第四百零五章 竹篮里的浅语笋衣
二十二世孙在竹林里拾到只旧竹篮,篮底铺着层干枯的笋衣,像裹着春天的浅语。他往篮里装了些新采的竹叶,指尖划过竹篾的缝隙,听见簌簌的响。“这是太爷爷太奶奶的浅语篮,”孩子说,“笋衣在说‘春天藏在土里呢’,竹叶在答‘风会把消息带出来’。”
老者用竹刀削了根细竹条,给篮子编了个新提子:“当年你太爷爷上山采笋,总用这样的篮子,说竹篾缝里能漏出春天的花。”雨后的竹林湿漉漉的,竹篮挂在竹枝上,笋衣吸了潮气,渐渐变软,像浅语被泡得发胀,要从纤维里钻出来。孩子说:“等笋衣长出霉斑,就是浅语结的字,我们就能读懂了。”
第四百零六章 图书馆的“记忆浅语简”
图书馆的木架上摆着捆竹简,竹片泛着浅黄,上面的刻痕已经模糊,像浅语被时光磨平了棱角。二十二世孙踮脚抽出一片,竹面还留着淡淡的竹香,他说:“这是太爷爷记船期用的,每个刻痕都浸过晨露,所以才这么软。”
管理员找来细砂纸,孩子们轻轻打磨竹简,想让浅语更清晰些。有片竹简上,磨出的竹屑连成了只小虫的形状,二十二世孙指着说:“这是竹林里的虫偷听了浅语,变成记号刻在上面呢。”竹简旁渐渐堆了些新削的竹片,孩子们在上面刻下自己的话,说要和旧浅语做邻居,让时光知道,故事还在继续。
第四百零七章 竹巷里的“故事浅语哨”
竹林旁的巷子铺着竹制的栈道,孩子们光着脚在上面跑,栈道发出咯吱的响,像串不成调的浅语哨。“太爷爷太奶奶的船板,是不是也这样说话?”二十二世孙停下脚,听栈道被踩得发颤,“这声是‘慢些跑’,那声是‘当心摔’。”
老者往栈道的缝隙里塞了些干竹叶,踩上去的声音立刻变得闷闷的,像浅语被捂住了嘴。“给它们垫个软垫子,”他笑着说,“省得说久了嗓子疼。”有个编竹器的老匠人路过,听见栈道的声响,突然笑了:“这声音像我年轻时,娘子在竹楼里织布,木梭碰竹机的调子,浅语都藏在停顿里。”
第四百零八章 贝壳串珠的“时光浅语串”
孩子们把贝壳串在竹绳上,系在竹篮的提手处,风穿过竹林时,贝壳和竹篾相撞,发出清泠的响,像浅语在和竹声对答。“竹声说‘山里的事’,贝壳答‘海里的事’,”二十二世孙晃着篮子,“它们在说两家的故事呢。”
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贝壳上投下碎光,竹绳被晒得有些发烫,像浅语被烤得暖暖的。老者指着有个小孔的贝壳:“你看这孔是竹枝戳的,当年串在船舷上,竹和贝总这样说话,说久了就成了一家人。”
第四百零九章 老相机的“光影浅语帧”
博物馆把竹篮的笋衣、栈道的竹影、贝壳串的光斑拍成照片,连成“光影浅语卷”。卷首留着块空白,二十二世孙用竹汁在上面画了片竹林,竹根一直扎到海边,他说:“这样山里的浅语和海里的浅语,就能在纸上碰面了。”
管理员在空白处贴了片新剥的笋衣,说:“这是春天刚长的,带着最新鲜的浅语。”有天清晨,露水打湿了照片,竹汁画的竹叶晕开,竟和笋衣的纹路缠在一起,像浅语真的顺着竹脉,爬到了海边。
第四百一十章 课堂上的“爱的浅语纤维”
自然课上讲竹的结构,老师问:“爱会不会像竹纤维一样,藏在坚韧的浅语里?”二十二世孙举起手里的竹片:“会!太爷爷太奶奶的爱,像竹篮的篾条藏着春天的话,像竹简的刻痕藏着船的话,像栈道的竹片藏着家的话,就像浅语藏在纤维里,不显眼,却扯不断。”
他在竹片上刻了个小小的“家”字,刻痕里嵌着细小的竹丝,说:“这是浅语的线头,轻轻一拉,就能抽出长长的牵挂。”老师把孩子们的竹片拼成长廊,风穿过时,整片竹廊都在轻响,像无数浅语聚在一起,说着岁月的安稳。
第四百一十一章 清明的“竹香浅语宴”
清明这天,孩子们在竹林里摆了张竹桌,桌上放着春笋汤、竹叶糕,竹篮里装着新采的野花,像场“浅语宴”。二十二世孙把贝壳串挂在竹枝上,说:“太爷爷太奶奶,来尝口春天的味道呀,浅语都泡在笋汤里呢。”
全家人坐在竹凳上,听竹叶沙沙响,老者给每个孩子碗里放了片笋衣:“这是当年船上的习惯,吃笋时留片衣,说要给土地留句谢语。”竹香混着泥土味漫开来,孩子们把吃剩的竹叶埋在竹根下,说要让浅语钻进土里,明年长出更甜的笋。
第四百一十二章 含羞草的“记忆浅语绒”
孩子们发现,含羞草种在竹盆里,叶片会比种在陶盆里更舒展,叶背的绒毛沾着细小的竹屑,像藏着竹的浅语。“这是太爷爷太奶奶的浅语落在草上了,”二十二世孙用指尖扫过绒毛,竹屑簌簌落下,“它们怕被风吹走,才粘得这么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