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家“爱的频率”,有的是爷爷的呼噜声,有的是妈妈的叮咛语,都像条温柔的波,在时光里起伏。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中秋的“月亮信号船”
中秋夜,孩子们在巷口的小河里放了盏“信号船”,船身糊着银纸,船头立着个小小的贝壳信号塔。“太爷爷太奶奶,这是我们的信号船,顺着月亮河来找你们啦,”十一世孙对着船喊,老者在船尾系了根长线:“别让它迷路。”
船儿在月光下漂,银纸反射着光,像艘会发光的信号艇。全家人沿着河岸走,看船儿的光越来越远,线轴上的线渐渐放完,老者说:“该松线了,让它带着信号自由航行吧。”
线脱离线轴的瞬间,船儿好像顿了顿,然后加速漂向月亮的倒影,像终于锁定了接收目标。
第三百一十三章 含羞草的“记忆信号叶”
孩子们发现,含羞草的叶片在听到特定名字时,闭合的速度会变快——比如喊“叶东虓”,它会慢慢合;喊“江曼”,它会轻轻颤;喊两个人的名字,它会先颤后合,像在发送组合信号。
“这是太爷爷太奶奶的专属信号,”十一世孙骄傲地说,还编了本《信号手册》:“颤三下是‘开心’,合两次是‘知道了’。”孩子们都学着按手册“解读”,草叶的每次动静,都成了与旧时光的对话。
有天来了位老人,对着草喊了声“曼曼”,叶片突然剧烈颤动,老人红了眼眶:“是她的信号,没错。”后来才知道,他是江曼的远房侄子,带着儿时的记忆来寻根。
第三百一十四章 时光的永恒信号源
很多年后,梧桐林里的“信号塔”换了新的竹竿,贝壳串珠却还是最初的那些,被磨得光滑透亮,像时光反复抚摸过的痕迹。来这里的人会说,站在林里总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信号,说不清来自哪里,却让人心里踏实。
十一世孙也成了白发老者,他给孩子们讲完故事,总会指着那串贝壳信号环说:“你看,信号源永远在这里——太爷爷太奶奶的爱,就是永不消失的信号,我们都是它的接收器。”
新的孩子们会放信号风筝,会对着信号环说话,会在含羞草旁记录信号,像在给这永恒的信号源,不断添加新的“接收终端”。
风穿过梧桐林,带着风筝线的嗡鸣、信号环的叮咚、草叶的颤动,像叶东虓和江曼在说:“你看,我们的爱变成了永恒的信号源,不管科技怎么变,时光怎么流,这信号永远清晰,永远温暖,在每个想念的瞬间,轻轻叩响你的心。”
第三百一十五章 童谣里的云中信鸽
白发老者的十二世孙,将云朵画成信鸽的模样,用梧桐枝指向天空,童谣唱成了“云鸽谣”:“云作羽,风作翅,太爷爷的故事云中寄;枝作指,光作字,太奶奶的琴声云里识。”
他举着画纸追着云跑,说:“云鸽要飞到太爷爷太奶奶那里去啦。”老者笑着指给他看:“你看那朵云的尾巴,像信鸽在点头呢,肯定接收到任务了。”
云影掠过梧桐林,在地上投下流动的影子,像信鸽翅膀扇动的痕迹,把新的童谣,轻轻印在了时光的书页上。
第三百一十六章 图书馆的“记忆云信册”
图书馆新添了本“记忆云信册”,孩子们把想对叶东虓和江曼说的话写在浅蓝色纸上,折成云朵形状夹在册中。十二世孙的云信上画着会飞的贝壳船,说:“这样你们就能坐着船在云里游啦。”
管理员在册子的扉页画了片晴空,说:“这些云信会慢慢飘上去,变成真的云,被他们看见。”册子里的“云朵”越积越厚,像片小小的云海,风从窗缝钻进来,纸云轻轻晃动,像真的要飘向天空。
有天清晨,孩子们发现最上面的几朵纸云沾着露水,像云信在天上打湿了边角,又悄悄落了回来。
第三百一十七章 雪地里的“故事云雪堆”
大雪纷纷扬扬,孩子们在梧桐林旁堆了座“云雪堆”,雪堆顶部做成蓬松的云状,上面插着许多小纸条,写着和云有关的故事:“太爷爷曾说太奶奶的头发像云朵”“太奶奶教太爷爷认云,说像的云会带来好天气”。
十二世孙给雪堆戴了顶用梧桐叶编的帽子,说:“这样云雪堆就不会被冻着啦。”老者在雪堆旁画了串脚印,像有人刚来过,“你看,太爷爷太奶奶来看他们的云雪堆了。”
雪化时,“云”的轮廓渐渐模糊,纸条浸在水里,字迹晕开,像故事在云里化成了雨,温柔地落在泥土里。
第三百一十八章 贝壳串珠的“时光云项链”
孩子们把贝壳串珠挂在最高的梧桐树枝上,让它在风中摇晃,像串挂在云端的项链。十二世孙仰着头说:“这是给太爷爷太奶奶的云项链,云朵路过时,会帮我们戴上。”
阳光透过贝壳,在云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项链在云里闪着光。老者说这项链有个魔法:“起风的时候,贝壳响得最欢,说明他们在云里摸着项链笑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