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当魏敬琛和温淑慈打来电话时,魏婉盈和周远征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大量的食材放在家中。
周远征知道这次见面对于魏婉盈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还特意询问了魏敬琛和温淑慈的口味和忌口。
当魏敬琛和温淑慈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坐下休息时,两人迅速走进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厨房里弥漫着阵阵香气,周远征熟练地切菜、炒菜,而魏婉盈则负责调味和煮汤。
溜达着过来看到这一幕的魏敬琛满意的点了点头,温淑慈看到他脸上的满意,也心领神会的笑了。
不一会儿,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端上了餐桌:香辣鱼片鲜嫩多汁,让人垂涎欲滴;黄焖鸡口感醇厚,香气四溢;三鲜菌菇汤清爽鲜美,营养丰富;板栗鸡翅外酥里嫩,香甜可口;土豆烧豆角软烂入味,十分下饭;油焖茄子色泽诱人,味道浓郁;糖醋荷包蛋酸甜适中,别有一番风味。
此外,还有香脆可口的油炸花生米和清爽解腻的拍黄瓜作为下酒菜。
最后,主食有香喷喷的米饭和松软的馒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自由选择。
“天佑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吧?”温淑慈看着外孙问道。
“是呀,妈。”魏婉盈笑着回答道。
“鸣鸣可真是个小天才啊,才九岁就已经上六年级了。”魏敬琛赞叹不已。
“可不是嘛,我们家鸣鸣最聪明啦!”魏婉盈得意地说道。
“林林,吃饭的时候慢一点,别着急,小心噎着了。”温淑慈温柔地提醒着小外孙。
“慢点吃。”周远征拍了拍周鼎林的背。
周鼎林便放慢了速度。
那边温淑慈和魏婉盈正愉快地聊着家常话,这边周远征和魏敬琛则在天南地北地畅谈着。
他们从社会现象谈到家国情怀,话题广泛而深入。
魏婉盈不经意间听到了一些对话,她惊讶地发现两人在聊天时竟然提到了“高考”这两个字。
周远征语气肯定地说道:“明年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魏敬琛微微抿了一口白酒,感慨道:“是啊,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国家要发展离不开人才,民族要振兴更需要人才。”
周远征附和着魏敬琛的观点,表示赞同:“爸,您说得太对了。”
魏敬琛轻轻摇晃着手中的酒杯,他的眼神看似有些迷离沉醉,但又似乎保持着清醒:“说到底,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教育啊。远征啊,你觉得高考以后还会……”
周远征深知魏敬琛未说完的话,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回答:“一定会的。”
魏敬琛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然后转换了话题:“来,给我再倒点酒。”
周远征还没来得及说些什么呢,温淑慈就听到了魏敬琛的话,于是她直接开口说道:“远征,你先别急着给你爸倒酒,我来问问,老魏这是喝到第几杯啦?”
魏敬琛一听这话,不由得露出一丝无奈的表情,赶忙解释道:“淑慈,我这才刚喝完第一杯呢!”
温淑慈听他这么一说,目光便落在了周远征的身上,似乎想要从女婿那里得到确认。
周远征见状,连忙点了点头,回答道:“妈,您放心,爸这真的是第一杯酒。”
“嗯……”温淑慈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又不放心地叮嘱道,“不过啊,老魏今晚可不能超过三杯!”
说完之后,她也不再理会这边,而是扭过头继续和魏婉盈说起话来了。
听见她这不能超过三杯,魏敬琛脸上又露出似乎无奈又似乎纵容的笑容来。
魏婉盈一边和温淑慈说话,一边心里开始思索高考这件事。
这特殊十年的影响,导致了国家教育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高考制度被废止,大量青年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1976年这一年,很多人都陆陆续续被平反,特殊时期已经快要结束了,等到结束后,那些不再风声鹤唳的广大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会强烈要求纠正教育领域的错误,恢复高考制度。
而国家也会意识到高考恢复的必然性,毕竟国家从1970年代末就开始寻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径,意识到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来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不过尽管高考恢复给广大考生带来了希望,但一些考生对于政审仍旧心存担忧。
部分人员因为自己的“成分”问题而多次失去机会。
不过魏婉盈从后世灵魂的记忆中,她倒是知道一些内容,知道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高考,对于参加高考的人员没有太多的限制。
甚至国家方面还为考生提供了宽松的政审环境,使得大多数考生能够顺利报名考试。
可以说,1977、1978年的高考,作为国家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魏婉盈从后世灵魂记忆中了解到,说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考试,十分的简单。
不过魏婉盈并没有太相信这个说词,因为后世大多数上学的孩子们,皆是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什么早自习晚自习,五三习题状元班之类的层出不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