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困境并非单纯靠 “努力” 就能突破。“支奴干” 的同步轴加工需要专用高精度机床,“黑鹰” 的发动机叶片需要单晶合金冶炼技术,这些都不是单个企业能攻克的,背后需要冶金、机械、电子等上百个产业的支撑。80 年代的国内,连标准件的公差范围都比美国宽一个数量级,自然无法复刻这些精密系统。
直到多年后,随着国产涡轴发动机功率突破 5000 千瓦,3D 打印钛合金齿轮精度超越当年水平,以及 T800 碳纤维实现量产,国内才在直 -XX上实现了对 “黑鹰” 的超越,但这已是基于自主研发的全新设计,而非仿制的成果。
从 “支奴干” 的测绘困境到 “黑鹰” 的拆装难题,足以证明:先进军工产品是一个国家工业文明的结晶,它的核心竞争力藏在材料配方的细微差异里,躲在加工工艺的毫厘精度中,更体现在千万个配套企业的协同能力上。
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与完整的产业生态,即便手握实物与图纸,也只能望洋兴叹。这也恰恰说明,真正的国防实力从来无法通过仿制获得,只有自主创新才能铸就真正的技术壁垒。
在后续关于伞兵部队和直升机部队的归属问题,与之前导弹部队归属划分时的激烈争辩形成鲜明对比,现场争议程度明显缓和,各位司令员们的意见分歧并不算大,整体讨论氛围相对平和,大家更倾向于从实际作战需求出发,理性分析两支部队的归属方向。
先看伞兵部队,这支部队自组建以来,就带着与生俱来的协同作战属性,其日常训练的开展、实战任务的执行,每一个关键环节都离不开空军部队的深度配合与全方位支持,这种紧密联系几乎贯穿了伞兵部队建设与行动的全过程。
单说日常训练,伞兵最核心的伞降训练,就必须依赖大规模的运输机群提供投送平台。从伞兵提前集结、按作战序列登机,到运输机群在空中完成编队、保持稳定航线,再到精准抵达预设的伞降区域、根据地面指令完成离机跳伞,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每一步都需要空军运输机部队飞行员的专业操作和机组人员的密切配合。
要是没有运输机的支撑,伞兵连最基础的伞降动作训练都无法在真实的空中环境中开展,更别提形成规模化的伞降作战能力了。
而到了执行实战任务时,情况会比训练复杂得多。伞兵部队往往需要深入敌方纵深区域,执行突袭敌方指挥中心、侦察敌方兵力部署、夺控桥梁或机场等关键目标的任务。
在前往任务区域的漫长航程中,运输机群很可能会遭遇敌方战斗机的拦截和高射炮的火力打击。
这时候,就必须依靠空军战斗机部队提前开辟空中通道,通过空中格斗驱逐敌方战机,同时对地面防空火力点实施精确打击,为运输机群提供全程的空中掩护。
只有清除了沿途的空中和地面威胁,才能确保伞兵部队安全抵达任务区域,顺利完成跳伞并展开后续作战行动。
正是基于这种训练与作战中与空军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伞兵部队归属空军成为了顺理成章、毫无争议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各个集团军司令,还是空军的指挥人员都达成了共识,没有提出太多反对意见。
不过,即便伞兵归属空军的问题已经基本敲定,现场还是有一部分人提出了新的疑问,他们将讨论的焦点从伞兵归属转向了空军本身,开始探讨 “空军是否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存在” 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在发言中,特意列举了美国和日本的空中力量建设模式作为例证。他们提到,美国和日本的空中力量并没有独立的空军军种,而是分别属于陆军和海军。
其实二战是军事航空力量从辅助角色走向战场核心的关键时期,各国基于历史传统、战略需求与军事思想的差异,对空中力量的军种归属做出了不同选择,形成了 “独立空军” 与 “军种附属航空兵” 两大模式。
这两种模式在战争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运作效率与战术效果,深刻影响了各国的作战进程,其利弊也随着战局推进逐渐清晰。
德国作为二战初期空中优势的拥有者,其空中力量以 “德国空军”(Luftwaffe)的形式成为独立军种,这一架构源于一战后对空中力量重要性的早期认知。
1935 年,德国正式将原本分散在陆军、海军中的航空部队整合,成立独立空军,由戈林统一指挥。
独立架构赋予德国空军极强的战略灵活性,在战争初期的 “闪电战” 中,空军能够脱离陆海军的战术束缚,集中轰炸机与战斗机形成 “空中拳头”,快速摧毁敌方机场、交通枢纽与指挥中心,为陆军装甲部队开辟通道。
1939 年入侵波兰时,德国空军单日出动上千架次飞机,短时间内瘫痪波兰空军,使陆军得以在一周内推进至波兰腹地。
1940 年西欧战役中,空军对法国防线后方的持续轰炸,直接瓦解了法军的防御意志。但这种独立性也存在致命缺陷:空军与陆海军的协同缺乏制度性保障,指挥体系各自独立。
在1941 年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国空军为追求战略轰炸效果,将大量轰炸机投入对苏联城市的空袭,导致陆军在斯大林格勒等关键战役中缺乏近距离空中支援,装甲部队暴露在苏联地面部队的打击下。
后期面对盟军 “柏林大空袭” 与苏联地面推进的双重压力时,空军因独自承担本土防空任务,无法与海军潜艇部队、陆军防御部队形成有效配合,最终陷入多线溃败。
英国是最早建立独立空军的国家之一,1918 年就成立了皇家空军(RAF),这一架构在二战中被证明是适应全域作战的有效模式。
喜欢我在抗日卖军火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我在抗日卖军火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