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三年(787年),长安城有个叫李软奴的和尚,自称是李氏皇族,曾见过“五岳四渎”的神仙,告诉他可以代替当今天子。
唐时帝王大都信崇佛教,僧人地位很高,与朝中权贵交往密切。李软奴的身份与传说让他结识了许多禁军将领,殿前射生将韩钦绪更是对他尊重有加。
韩钦绪父亲是战功显赫的邠宁节度使韩游瓌,韩游瓌当年与浑瑊联手在奉天死战,挡住了朱泚的疯狂进攻,保全了躲避在那里的德宗,是奉天靖难功臣主要成员,深受德宗器重。韩钦绪也因而得到重用,担负起护卫天子的光荣使命。
可惜他对此毫不珍惜,竟伙同禁军一些将领,与李软奴整日厮混在一起,密谋于十月十日起事,刺杀当今天子,拥立李软奴为帝。
就在计划即将实施前,参与叛乱的神策军将领魏修、李傪顶不住压力,秘密进宫将此事报告给了德宗,德宗忙派心腹宦官王希迁率兵抓捕叛党,押送内侍省审问。
内侍省是专司打理皇宫内部事务的机构,唐初也归文官管理,玄宗后期逐渐交由宦官负责,成为只对皇帝一人负责、脱离六部之外的存在。
消息一经传出,李晟吓的瘫软在地,脸色惨白的不停念叨:“完了完了,我李晟要被灭族了!”
李泌关切的询问原因,他说:“我如今正遭人诽谤,家里家外的一千多口人,但凡有一人参与其中,恐怕连宰相您也救了我!”
李泌知道此事处理不好必将是一场弥天大祸,如让内侍省那帮宦官审讯,不知会牵连到多少朝中大臣,形势将变得无法控制。于是秘密奏报德宗:“大狱一起,所涉必广。现在外边人情恐慌,为了安抚人心,还是将此事交由御史台依律审理较为妥当!”
德宗对李泌一向言听计从,这次当然也不例外,采纳了李泌意见!
韩钦绪侥幸躲过抓捕,逃到了他父亲的驻地邠州(今陕西彬州)。恰好韩游瓌领兵在辖区长武县驻防,邠州留后不敢包庇耽搁,扣住韩钦绪将其押送长安。
韩游瓌得知此事,立刻就要赶赴朝廷当面请罪,德宗念及他的功劳,遣使制止了他。韩游瓌又将韩钦绪两个儿子押解到长安,也被德宗下令赦免,对他信任如初。
德宗猜忌心虽强但也极重情义,浑瑊、韩游瓌作为战功赫赫的将领,没有与李晟、马燧一样遭到冷遇,恐怕与当初奉天那段艰难岁月有关。
十月十二日,德宗公开腰斩了李软奴、韩钦绪等八名首恶,禁军中坐罪处死的多达八百余人,而文武群臣却在李泌的努力下都有波及一人。
贞元四年(788年)正月,已经六十多岁的李泌渐感精力不济,奏请德宗再配备一位宰相。
德宗略显为难的说:“朕也知道卿辛苦,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
随即与李泌谈论起他自即位以来的几位宰相,“卢杞忠诚清廉做事认真,但人们都说他奸佞邪恶,朕却从不这么认为。”
“大家都说卢杞奸恶,唯独陛下不觉,这正是卢杞奸恶所在。”李泌插话道,“倘若陛下早些察觉,哪里还会发生建中之乱!卢杞以私愤杀害杨炎,将颜真卿置之死地,又激怒李怀光起兵作乱。多亏陛下圣明,将他贬官外地驱逐出朝,不然的话那场灾难何时才能终结。”
德宗一听李泌说卢杞不行,又提及杨炎,马上接口道:“杨炎把朕当成孩子,每次与他商议政事,朕如果采纳了他的意见,他喜形于色。一旦朕稍有疑虑多问几句,他即刻怒容满面,动辄以辞职相要挟。看他那副样子,好象是朕不配与他谈论。因此朕才无法忍受,杀死他并非是卢杞过失。”
“建中之乱爆发前,就有术士让朕提前加固奉天城防,这是天命,也不是卢杞所能左右的。”
李泌道:“天命的事,一般人可以说,但君王不能说,君王是创造命数的人!如果君王也把所有事情全归结于天命,那么国家的礼乐制度、刑法政令还有什么用!纣王讲‘我命由天定!’这才是商朝灭亡的根源所在。”
德宗道:“朕喜欢与众臣辩论国政是非,崔佑甫性格急躁,朕问的多了,他就应对失序甚至语无伦次,朕知他短处便不再过多为难他。杨炎思路敏捷,谈论国政确有可取之处,然而他神情傲慢,稍加质问即勃然大怒,甚至不顾君臣礼仪,所以每次见他朕都怒火中烧。至于卢杞,他在朕的面前小心谨慎,朕所讲的话他无不听从。只是他本身没什么学问,无法与朕深入探讨,让朕每每不能畅所欲言。”
李泌抓住德宗话柄,道:“卢杞对陛下无话不从,这难道能说是忠臣吗!”
德宗没有接这个话题,继续道:“只有卿与他们三人不同。朕说的对,卿面露喜色;朕说了错话,卿常带忧容。虽然在谏言时卿也讲过诸如刚才商纣、灭国之类的逆耳之言。然而仔细想想,卿都是在提醒朕这样做好、那样做不好。语调虽然严肃但是态度温和,不像杨炎那样盛气凌人。朕不停的追问质疑,卿在道理上从不屈从,却压根没有争强好胜的心思。一直到朕将心中所想的话全讲出来,不得不听从卿的意见。所以朕在私下里时常庆幸,能得到卿这样的贤良辅佐真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