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影重新聚集,大喊着,“不公平!那朱寿愈说你不知他性子。你便接纳了她。我的性子你又知了?”
“吃了贫道的阳寿,你便以为自己当真全知全能了?”杨暮客大袖一挥,手中出现八卦阴阳图。阴阳图射出金光,照得那幽影无所遁形。
“我等修士,若筑基存思驱外邪那一关过不去,那也不配上前与贫道论道。你便是最不配的那一种!”
话音一落,八卦金光照得那幽影如同雪水消融。
震伦消散了,换来的是九幽邪风。无数人在他耳旁碎碎念……
他已经许久没听过这九幽邪祟说话。其中还有个耳熟的声音,猴前辈。
这位不可唤其名的猴前辈,小声嘀咕着,“你小子若挨不住,就快快回山去。大风要刮起来了。你的淫思之劫,比你想的还狠哩……你听得见我说什么没?还站着不动?”
杨暮客不知何时,竟然走进了阴间当中。
存思观想一番,发现无效。漫天的浊灰依旧簌簌落下。九幽的大虫子似乎都爬上来,杨暮客静静地从它们中间穿过。似是与这些虫子出现在并行不悖的世界里,但两者永不交汇。
并未动身,大路却不停地向前,某种力量在牵引着他。路旁两侧景观匆匆而过,他走马观花什么都看不清。
心中念头一起,手中不知何时提着一盏灯。
小道士噗嗤一笑,仍有闲情自言自语,“我知道!这便是我说。占卜只是提灯照路。此乃《上清太一观想长生法》必过一劫。”
猴前辈竟在九幽之中答他,“小子猜的不错。这便是你观想的那一缕光。自鸿蒙初开,到世界湮灭。”
杨暮客看着远方好似无穷无尽的路,一声感慨,“我若占卜此路,需要花多少寿数呢?”
数不清的声音回应他。
“你若敢,不妨试试……”
“不可,决计不可!试试就死了。证真才多少阳寿?”
“对咯……你便是还真有五千寿。也走不完这一道时光呵。”
杨暮客只存思一句,便有无数人答他。灵台中神魂嗡嗡作响……小道士一转身,往回走。一步踏出回到了原点。
狂风骤起。销魂之风自九幽吹来……
无数人呼喊着,快回来啊。
其实有很多解法,他思绪灵光般运转着。
若那是一缕光,能否收入提灯里?自此他便有提灯照路的本领……
若是自身合于此光,是否能无穷无尽地走下去,一路直达尽头……
这些想法,在他踏步离去时涌现脑海。
不过杨暮客坚定的认为,他没有本领收服那道光。抬头去看九幽之风,乌黑呼啸,绕着他不停地转圈儿,好似一个货物。
他周身散发混沌之炁,口中一声怒吒。玄黄之炁化作金雷和吹来的邪风撞在一起。电光弯曲,绚烂地绽开变作星光点点。
黑风滚滚,逸散的销魂之风卷起阴间地上浊灰,向他扑来。
杨暮客指尖点着额头,提出一道青光。此乃神魂法,外天罡之变。周身迅速凝结成一道罡风层。将凌厉的阴风抵消,体内法力迅速流失。必须找个办法回到阳间。
《上清七十二变》于杨暮客手中,再非俗道功法。俗道之术化作本能,已经成基功,用之不凡。缩地成寸,移形换影。以最小的消耗在阴间驰骋着,躲避风灾。
那股风如同附骨之蛆,只追杨暮客,他多快,风便有多快。席卷地面无尽浊灰,怕沾上一缕,便要即刻浊染,被污入邪。
杨暮客鼓动自身法力,外放充当灵炁与其中和。心知不可让这邪风继续扩大。
他在阴间之中奔驰,始终不见活人之地……莫说城隍庙,野鬼也没见着。莫不是陷入观想法的幻境,存思出了岔子?
小道士玩儿命逃,销魂之风由一缕变作两缕。
看到此景杨暮客赶忙止步。逃没用!只怕拖下去,邪风会越来越多……
小道士别的不多,唯有珍宝多。
从袖子里掏出一块至阳铜块扔下当做镇物,继续跑了一段路,边跑边中和邪风浊炁。
不见天日的阴间地界忒宽敞,无边无际,黑云密布。土地是深褐色,尽是浮土,脚步落下就要溅起蒙蒙的烟灰。
那铜块落地之后灵光一闪,沉入土下。
杨暮客心生感应,继续跑,连跑了三处。定天地人三才之位。
既然能掏出镇物,便说明他乃实体存在,可用纳物匣。如此便可断定,非是幻境。
天地人三才大阵成功布下,杨暮客赶忙站在大阵最中央。一个稳固的三角体便如此形成。邪风当地一声撞在大阵上。地面震动,浮土的脚印瞬间变得平整。
如此喘息之机,杨暮客脚下阴阳图现,开阴门。
然而并未有阴门出现。
此时归裳师叔的话响在他的耳畔,“你若是斗不过外邪,就回来山中……为师给你做主……”
杨暮客眼中金光四射,终于明白了师叔所言真意。这一场,是要打的,是要斗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