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第二种可能了,有帮凶?她是被帮凶杀了的?”。姜晓箫问道。
“对,如果还有知道这件事的另一个人存在,那一切就都能解释的通了”。
“可另一个人究竟是谁?”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知道应该怎么证明这一点就是有帮凶存在,以及应该如何找到帮凶”。
“怎么找到?”
“如果案件还有第二个人知道,那他或者是女字旁的她为什么会知道,很显然每起案件的犯人都会拼命的装作和案件毫无关系,不可能有人没事干把自己的犯罪手法告诉别人,除非是同伴。既然这个人知道犯罪的手法,那就说明他或者是女字旁的她,在这起案件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什么样的角色?”姜晓箫问道。
“你想想就能发现啊,既然案件结束后的处理工作是李芸做的,作案手法和作案工具都是李芸提供的,那还剩下什么?很显然最关键的一步——布置现场不是她干的。这么想想其实也很正常,做戏做全套吗,让帮凶去布置现场的陷阱和机关,那她就有充足的不在场证明了”。
“那帮凶究竟是谁?”
“很简单,为了避免其他人发现手法,而且现场还不能布置的太早,所以肯定要很晚才能离开现场。也就是说,布置现场的人,就是在两名被害者来之前离开现场的最后一个人”。
2、询问,锁定嫌疑人
“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案发前死者李芸一直都有不在场证明,当天整个中午,她都在食堂吃饭,当时有不少学生看见她了,都可以为她做证,现场的监控录像也可以显示她没离开过食堂”。来汇报的警员说道。
“这样啊,那就没有问题了”。刑警队长说道。
和林推理的一模一样。姜晓箫自忖道。
昨晚林嘉华说道:“监控录像确实显示案发时没人靠近过案发现场,但现在已经明确了,和案发时无关,既然是靠布置陷阱和机关来犯案的话,你们就去查查案发前的监控录像。不过最好先明确一下那天李芸的不在场证明,主意是案发前的”。
刚刚在开会讨论时的姜晓箫对其他几名刑警说道:“如此看来,有帮凶的可能性非常高,可能是因为布置现场这最危险的一环是帮凶干的,而死者只是提供了作案工具和进行了收尾工作,所以帮凶觉得很有可能自己被利用当场棋子,被挑唆杀人最后成为主犯,一旦警方追查起来,自己会成为主犯,而操控自己的李芸则可以全身而退。虽然全身而退什么的这是不可能的,但李芸如果想找到帮凶的话,肯定只能找到和她年纪小或者差不多大的,但凡大一点都不可能帮她一个未成年人干这个。如果是未成年人那就好解释了,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肯定会觉得最后查起来李芸会把罪责都推到自己头上,所以在愤怒和恐惧的共同作用下,帮凶选择灭口,不只是灭口也是报复。所以现在我们应该立即去调查一下李芸当天的不在场证明,确认一下是不是这样,然后调查一下监控录像,看看案发前最后一个离开泳池的是谁?”。
时间线回归。经过讨论,最终确定调查方案,现在几名警察正在监控室里调取去年的案发监控再度观看。
虽然已经是去年的了,但好在因为发生了案件,当年的监控视频被保留了下来,就算学校里没有,警局里还保留着当年的影像资料,不过既然学校里有那就在学校里看更好,毕竟看完后就能立刻去找嫌疑人问话,如果嫌疑人今天在的话。
因为涉及到未成年人,几名刑警叫走了监控室的保安,留下来单独观看。现在监控室里只有姜晓箫等一众刑警。
“竟然是他!?”一名刑警认出了监控视频里的人,吃惊的说道。
监控录像显示出在两名死者来到游泳馆之前,最后一个离开游泳馆的人,那个之前一直引起他们关注的人。
“我来了,老师……”。一段时间之后,在教师办公室里,一名学生被班主任喊到了办公室。不过他不知道的事情是,这次,想把他叫来问话的不是班主任,而是其他人。
只见一众刑警站在办公室里,班主任说道:“陈梦飞,这些警察想找你问话,他们问你什么,如实回答就行,不用紧张”。
进来的是一个十分矮小的男生,面部表情十分怯弱,两眼看不出一丝光亮。
来人便是陈梦飞,上次姜晓箫来到这里的时候也看见了他,只见他弱弱的说了一句:“好的”。
进来后,他就站在姜晓箫的对面,姜晓箫默默无闻的观察着他,只见他低着头看着地板显示在发呆。
在场的刑警让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先出去,然后一名刑警率先开口问道:“陈梦飞对吧,你也是学校游泳队的没错吧?认识李芸她们吗?”
“认识”。
姜晓箫敏锐的捕捉到了:询问她的刑警只说了李芸一个人的名字,然后用她们来指代,甚至连是几个人都没有提。陈梦飞却没有询问她们是谁,而是直接回答认识。看来在被询问之前他就已经对将被询问的内容心中有数了,心里也已经默认了,她们是指代那三个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