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何在家闭门备考多日,直到快过年才出门来,打算稍微放松下,再备些年货和节礼。
许多日子不曾出门,,出门看着村中已经开始充满喜庆气氛的街巷,秦云何很有些“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感觉。
想到这一两个月都没怎么见过陈二了,想着找他一起去镇上集市买年货,顺便聊聊天。
陈二家如今干净严整,再不是当初破败的样子。
院中的灶台也搭了个简单的棚子,棚子下挂着红彤彤的辣椒、一串大蒜,还有鱼干、腊肉等。
灶台一角原本的破水缸,也换了个完整的,看着不算很新,但是至少不破,也刷的干干净净。
棚子外远一点的地方是一个码放整齐的麦秸堆,显然是为了取用的时候方便。
秦云何啧啧称赞,陈二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像样了。
“陈二。”秦云何一边往里走一边喊了一声。
“哎!”屋里传来陈二的声音,很快陈二便跑了出来:“阿问!你今天怎么有空来了。”
陈二这一两个月没怎么见秦云何也挺想念,看到他便咧开嘴笑开了。
“快进来!”
“我来问问你,这两天有空没,一块去镇上赶集。”秦云何一边说着一边往屋里走。
“赶集?好啊。明天正好是集,咱一块去吧。”
这会儿正好有人拿着个小篮子从屋里出来,一看见秦云何赶紧打招呼:“秦举人。”
秦云何还了礼,跟陈二进屋。
陈二跟秦云何解释:“是来换饼饵的。”
“不错啊,这卖饼饵的营生你这是正经做起来了?”
“算不得什么营生。人们平常也舍不得买,这不是过年了吗?都想着买点待客或送人算个稀罕。”
“你刚怎么说是换?”
陈二听了就笑道:“芸娘说这乡下地方穷苦人多,尤其还是过年,到处用钱,哪有那么多现钱买饼饵吃。就想了个法子,可以换。有什么就拿什么换。
这些天拿什么换的都有,辣椒、萝卜干、秫米,实在没有吃的,用物件换,麦秸、柴火,能用的都行。”
秦云何这才明白檐下那些辣椒、大蒜哪里来的。不禁叹道:“芸娘真是有法子。”
两人说了会儿话,在另一屋的芸娘大概是忙完了,端着一碟饼饵过来打招呼:“秦举人来啦,刚刚有人挣来换饼饵,这才得了空儿。你有什么事吗?”
“哦,我来问问陈二有没有空,明日一起去镇上赶集。”
“有空有空,这冬日里能有什么事。前些日子陈二还念叨你今年冬天怕是没空跟他出去玩了。”
“今年确实有些忙碌。”
……
几个人又聊了会儿天,秦云何才回家去。
第二天,秦云何跟陈二一起去了集上,一起买了许多年货、节礼回来。
秦云何也多日没有去县城看望老师,准备好了节礼,正好趁着给老师送节礼的机会看望老师。
秦云何到老师家的时候,正看见碧松转身进门。
“碧松大哥。”
碧松听到这一声回身一看一脸惊喜:“秦郎君,你可来了。先生这几日一直念叨着你快来了。”
秦云何听了有些汗颜,他每年差不多都是这几日来,想来老师便一直盼着。
“怨我怨我,复习起来没个时间,就耽搁到今天了。”
“无妨,你随我去就是了。先生也知道你定然是辛苦备考没时间来。”
两个人边说话边往里走。走到书房门前,还没打开门帘,碧松已经出声:“先生,秦郎君来了。”
两人进门,顾先生一见秦云何也立马笑开来:“云何,快来!”
秦云何赶紧放下东西给老师行礼,顾先生过来扶起他。
“我想着你这几天就要来了。这些日子复习如何?”
“最近颇有些收获,也有些不解想跟老师请教。”
顾先生也习惯了跟学生探讨学问之事,于是师生没多寒暄便聊了起来。
碧松沏了茶奉上来也没敢打扰。
师生说到快午饭才停下,碧松打趣道:“先生盼秦郎君盼了了多日,原来是着急跟秦郎君讨论学问。”
顾先生笑道:“哈哈,你别说,这些日子没见,老夫真甚是想念云何求知若渴的样子……”
饭罢,顾先生又给秦云何嘱咐了些会试、殿试的注意之事。
“你的字我是放心的,如今已经炉火纯青,隐隐有了自己的风格。
只是你要记得,考试时万不可沾卷,如今的主考官十分不喜沾卷错字,即便小小一点,就算学问再好也会往后放。”
……
“虽然贡院允许举牌出恭,尽量也还是不要举牌,不然留下戳子,也会影响成绩。”
……
“殿试后,若有机会上殿面君,也不必太过紧张。当今陛下也不是喜怒无常的君王,你只当与一长者对答即可……”
秦云何将老师的话一一记到心里,生怕辜负老师的殷切关照。
“另外,过完年若没空也不必非要来了,倒也不差这一次拜年。你好生准备考试即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