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奥灶面极讲究,先说汤,奥灶面用的汤都青鱼熬煮出来的,所以味道鲜美异常。
其次在于浇头,一是爆鱼,(此爆鱼不是鲍鱼,是油炸出的鱼段)一律用青鱼制作,二是卤鸭,则是第一县城本地的麻鸭烹煮,故肥而不腻。
主材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软硬适度,口感极佳。
小喜儿帮她搭手,在温暖的灶间,她身上的惧意、害怕渐渐褪去,不知不觉就与宋简茹聊起了她在大理寺的所见所闻。
“听说我是所有人当中最幸运的,不仅没怎么审我,我关的地方还有床睡、被子盖,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好运了,他们不仅要在穰草上过夜,还要随时被审问。”
“没受苦就好。”宋简茹边和面边道。
小喜儿怯后余生般叹口气,“听说辰儿一家十几口坐牢的坐牢,发卖的发卖,可惨了。”
听到这话,宋简茹抬头,带着些薄凉笑意,“被他们害的人难道就不惨吗?”
小喜儿缩头,害怕的说:“听说他们买通了好几个下人,才把毒下到附马爷吃的糕点里,还听说,这些年,他们贪了公主陪嫁铺子不少银子。”
“他们是公主带过来的家奴还是……”
小喜儿摇头,“不是,宗正寺建惠平公主附马府时买的小管事……”说到这里,她转头朝周围看过去,见没人,附到她耳边道,“好像跟附马爷的青梅有关。”
宋简茹感觉自己吃到了瓜,闻到了一股阴谋的味道。
附马爷起居院卧室,赵熙散懒的坐在次位,惠平公主早就从主位起身,站在附马爷床头,居高临下,一脸讥诮,“我说呢,吃了两三块这么多,还能及时发现催吐洗胃,原来人家就不是为了毒死你,而是赶尽杀绝我呀?”
上官文卓抿嘴,仿佛没听到公主妻子的责问,而是看向儿子,“熙儿,果真如此?”
赵熙目光懒懒看过去,“樊氏男人已经供认不讳,当年就是潘氏通关系让他们进了附马府,这些年,为了挑拔你和母亲的关系,那可真是出了不少力。”
说完,他看了眼母亲,“母亲,潘氏如此倾心于父亲,要不,你就成全了这对苦命鸳鸯?”
惠平公主冷笑,“行,我明天就进宫找太后,让她准许我和离,成全那个苦命的寡妇。”她一眼也不想看这个男人,说完转身就走。
“茗雅——”上官文卓急急叫道,“熙……熙儿都这么大了,还……和离什么,让人看笑话。”
茗雅?他竟叫她闺名,这个名字除了上皇家牒谱,没人叫过,那怕她的母亲——赵太后都没有叫过。
“你……你竟知道我闺名?”惠平惊讶极了。
“我……”在儿子面前叫妻子闺名,上官文卓老脸一红,“名……名字不就是让人叫的嘛,大惊小怪做什么。”
怎么能不大惊小怪,闺中之名,只有夫妻浓情蜜意之时才会相互叫唤。
明明两口子又在拌嘴,甚至有吵架的迹像,赵熙没了小时候的惧意,也没有了现在的烦燥之意,为何?难道是因为在刚才的试探中,他父亲明确的拒绝了和离,心中还有这个家?
家是什么?从父亲房中出来,一直到自已的起居院,赵熙第一次思考这个字的含义。
头顶明月星辰,脚踏人间烟火,赵熙进了起居院门,负手而行。
小喜儿未受苦,宋简茹知道这是赵熙的功劳,“用我的美食替你感谢一下公子。”她说,充满笑意的眼像弯弯的月牙。
“好好!”小喜儿高兴的直点头,两人把半成品奥灶面食材拎到了小厢房,等了一会儿,还不见赵熙回来,“小吉儿不是说公子马上就回来的嘛,怎么现在还没到?”
宋简茹看了眼好不容易做成的龙须面。
“要不,我们到走廊顶头看看?”小喜儿提议?
“外面会不会很冷?”
“这样会不会更有诚意?”小喜儿提醒。
“对对。”宋简茹拍拍她肩膀,“有你的呀,小喜儿。”
小喜儿憨憨的笑笑。
二人结伴去了走廊顶头,头顶,遥远的苍穹,一朗清辉明月,头顶,近处,灯笼高挂,灯火明亮。
寒风伴明月,好看不好受啊,宋简茹踮脚看过去,“好像有人过来了,会不会是公子?”
小喜儿道:“肯定是公子。”除了郡王,大晚上谁敢随意走动。
赵左眼尖,“好像是宋二娘和小喜儿。”不知为何,他不喜欢叫什么茹姑娘,难听。
赵熙负手低头而行,听到侍卫的话,缓缓抬头,小丫头俏生生的站在明月与灯光里,笑容甜野,一身人间烟火气。
他的脚步不知觉紧了一步。
“公子——”宋简茹看到他,甜甜的笑上来。
“爷——”小喜儿跟在后面。
明明面前两个丫头,可是赵熙眼里只有前面那个,“又犯事了?”伸手弹了一下她的脑门瓜子,继续前行。
“怎么会?”宋简茹脑门被敲疼,抱着头跟上去,“公子你怎么能这样想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