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设想了三种可能的技术路径。第一种,是利用霍尔元件来感应转子位置,通过逻辑电路......”
“第二种,是我们设想,能不能抛开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测反电动势的过零点,来实现......”
“我们小组内部,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们认为,第二种方案,虽然在算法上实现难度极大,但它的优势在于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孟玉兰的表达能力,非常不错。
她讲的是极其尖端和晦涩的理论,但是讲的很有条理。
从理论基础,到技术设想,再到难点分析。
她甚至还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她设想中的电路逻辑图和电机结构简图。
孟玉兰的发言,从“直流无刷电机”的理论基础讲起,逐渐深入到她设想的“电子换向”技术路径。
她的声音清脆,但语速极快。
显然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十几页的报告,她几乎没有看稿,各种专业术语和数据信手拈来。
会议室里很安静。
只能听到孟玉兰的讲述声,和偶尔响起的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在场的大学生们,无一不是国内最顶尖的天才。
即便是像林继先和谢国政这样,专业并不完全对口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他们虽然听不懂那些复杂的电路和控制逻辑,但他们能听懂孟玉兰描述中的兴奋。
这项技术一旦实现,将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更别提同为哈工大电机系毕业的刘德海了。
他坐在下面,听着自己这位老同学的发言,内心早已是震惊不已。
变化太大了!
若是在学校的时候,他们断然不敢交出这样一份天马行空的研究报告。
而来到红星研究所之后,孟玉兰在短短三天拿出的东西,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想。
这里有很多大胆的设想,甚至是他都不敢轻易尝试的方向。
孟玉兰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
陈宇凡坐在主位上,始终保持着平静。
他偶尔翻看一下孟玉兰提交的报告,或是在说到重点时微微点头,但没有表露出更多的情绪。
这一讲,就足足持续了四十分钟。
当孟玉兰讲完最后一个字,合上报告,微微鞠躬时。
她自己都有些惊讶,居然一口气说了这么久。
短暂的安静后。
哗啦啦——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无比的掌声。
这掌声是打心眼里的。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份报告里的专业深度和大胆设想所镇住了。
掌声渐渐停了下来。
会议室里的气氛,非但没有轻松下来,反而变得更加凝重。
所有人的目光,在这一刻齐刷刷的聚到了陈宇凡的身上。
孟玉兰站在原地,双手紧紧的攥着报告的边缘,指节因为用力都有些发白。
她紧张的抿着嘴唇,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其他人也都屏住了呼吸。
这不仅仅是对孟玉兰一份报告的评价。
这更是陈所长,对他们这批大学生的第一次检阅!
是肯定?
还是批评?
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既渴望得到陈宇凡的认可,又害怕自己的研究成功在这位天才所长面前过于小儿科,会遭到毫不留情的否认。
整个会议室,安静的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看着陈宇凡,等待他开口。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
喜欢四合院:我街溜子,捡属性逆袭!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四合院:我街溜子,捡属性逆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