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老太太摆明了是想把事情闹大,仗着自己是老年人,就博取别人的同情,到时候用别人的舆论压力逼迫李伟认错。
这一招聋老太太屡试不爽,不仅在四合院,哪怕在外面也没人敢惹她。
聋老太太扯着嗓子大叫,不断地吸引着远处的路人,一个个跑来观看,人越聚越多。
聋老太太心里偷笑,人越多,对李伟的压力就越大。
“这老太太怎么被人打了?”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不讲武德,怎么能随意对老年人出手。”
“听说还是打了老人的脸,这也太丢人了,谁这么缺德打老人。”
……
聋老太太听着周围人的话,心里得意至极,偷瞄了李伟一眼,脸上充满了挑衅。
李伟丝毫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刚刚看了一下,说话最多的都是刚围上来的人。
这些人一方面想了解事情的真相,
另一方面也会凭自己看到的画面轻易下判断,认为老人被打就一定是老人被欺负了,那么对方肯定是不对的。
很多老人就是抓住了这个问题核心,哪怕自己没理,但看到可以牟利就无下限的耍赖诬陷。
反正我是老人我做什么就是有理,有本事你就打我啊。
就是因为这些人才让人们逐渐失去了信任,导致老人摔在地上都没人敢扶。
家有一老,胜似一宝。
但这个老是有良知、有道德的老人。
但是当坏人变老了之后,坏人就有了老人这个免责底牌,危害反而更大。
李伟认为聋老太太就是这类人,从来不讲怎么让四合院团结起来,反而一味地帮易中海打压别人。
整个四合院被搞得乌烟瘴气。
这和聋老太太纵容易中海以及傻柱不无关系。
李伟见大家都聚齐的差不多了,才解释道:“各位,听我说一句。
我本来好好地走路,老太太非要我打开搪瓷盆看看,摆明了是想吃我的东西。
我搪瓷盆上有碗碟,怎么好打开。
我拒绝打开,她不仅骂我,还用拐杖把我的碗碟打碎了。
大家说说,我打她有错吗?
难道就因为她是老人家,就可以瞎胡闹?就可以随意打破我的碗碟?”
大家听了点头称是,这年头大家都吃不饱,自己吃不饱,怎么能要求别人无偿把东西给你吃?
别人给你是情分,不给你是本分。
别人不给你不能强求,更不能把别人的碗碟打碎。
“这老太太太坏了,居然强行要别人的东西吃。”
“那被打了活该,我最恨要别人东西吃的人了,要是我,我也打。”
“不告而取是为偷,老太太这样和偷东西没什么两样。”
……
聋老太太听了大怒,指着周围的人骂道:“你们懂什么?我和他是一个院子的。
他见了我还得叫我一声老祖宗,要他给我一点吃的怎么了?”
李伟当即反驳道:“老太太,叫你老祖宗,你配吗?
我姓李,你姓窦,在隋唐时期,我们祖宗还是死对头,谁跟你攀亲。”
周围人听了一阵嘲笑,知道这老太太是在找理由,让聋老太太更是没面子,心里更加恼火。
“让一让,你们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名年轻的治安员扒开人群,走到中央问其情况。
他就是治安所的片警周警官,负责南锣鼓巷及周围的治安问题。
聋老太太像找到了救星一样,抓住周警官的胳膊说:“哎呀,这不是周警官吗?
你来评评理,李伟这个兔崽子居然有东坡肘子,我怀疑他是偷来的,让他打开看看。
结果他不敢打开,我上前阻拦,他还打我。
他居然敢打老人,你说有没有天理?周警官,你一定要为我做主啊。”
李伟听了一阵无语,这聋老太太居然恶人先告状?
不过李伟也不怕,这么多人都亲眼看见了,不是谁先说谁就有理。
“好了,我会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周警官首先安稳住聋老太太,然后再向李伟询问经过,李伟毫不隐瞒的说了事情的经过。
最后再向路人询问事情的经过,果然和李伟说的一模一样,这个聋老太太明显在耍赖,刚刚没说实话。
这让周警官对聋老太太很不满,不过看她是老人还真不敢怎么着。
周围有些人不明真相,被这么一调查就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是一片倒地指责聋老太太行为过分。
聋老太太见事情抵赖不了,又诬陷道:“李伟偷了东坡肘子,我是怕他跑掉,才情急之下不小心打碎了他的碗碟。
他偷东西了,是他有错在先,东坡肘子多贵啊,李伟能买得起?”
只要证明李伟偷了东西,那么聋老太太就是抓小偷的典范,不仅不会追究打碎李伟碗碟的事情,反而会受到表扬。
所以证明李伟是小偷,是聋老太太的救命稻草。
众人听了都是疑虑,要是李伟是小偷,那么李伟确实该受处罚,聋老太太确实做的没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