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大顺元年,整个凉军,已经有了七个成建制骑兵都。
其中河西军三个,陇右军一个,朔方军一个,效节军两个
这种安排,和各军的任务直接相干,陇右军所在,主要任务是防守关隘和压制河陇杂蕃,而朔方军规模本就小,与效节军管辖地域又有重合。
只有负责开拓河西走廊,进军西域的河西军,对骑兵需求最大。
杨师厚麾下,三个骑兵都,每都千余骑,六千多匹战马。
如今,这三千骑,却是一鼓作气,在李弘义、王建二人身先士卒下,朝着不自量力,迎战的回鹘骑兵,猛冲而来。
数百柄近丈长的马槊,锋利钢首,迅速就让,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过中原军队战力的回鹘人,知道了什么叫差距。
他们手中普遍只有简易的铁矛,弯刀,以及骑弓作为武器。
很难破开唐军骑士身上,那坚实的钢铁甲胄。
而唐军骑兵的作战风格,也和他们寻常认知中大不相同。
他们根本不会散开来,像回鹘、契丹人那样,用手里的弓箭,和人周旋。
而是极为密集,战马之间,几乎只有不到一丈距离
按照严密的横队纪律,几乎是并行奔驰
前后之间,也只是留出安全距离,保证能够即时驻马而已。
更夸张的是,凉军三千骑兵,刚好被分为三个巨大的密集横阵,前后衔接。
使得最前排骑兵,就算发生溃败,也没办法往后逃窜,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面打,直到丧失战斗力为止。
一旦前排溃逃,依照操典和军律,后排将士的阵列,就能当场将之斩杀。
这一战术,最早是李业自己在军政学堂里授课时提出,符杨等将完善的。
李业除了凉王头衔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工作,就是偶尔跑到军政学堂授课。毕竟是要当“校长”嘛,哪里能不亲力亲为呢,至少要保证每期学员学习期间,都能见到自己几面。
而李业,便将这种骑兵战术,形象的称呼为
“三堵墙”
于是乎,当这三面铜墙铁壁,撞到回鹘人脸上时,立马就把松散的回鹘游骑,撕成了碎片。
他们慌乱间,用骑弓向凉军铁骑抛射出箭矢,在铠甲上,只能留下些许凹痕,便叮当作响的弹开,手中的弯刀、铁矛,更是连对方的皮都碰不到,就被那近四尺长马槊钢首,给刺破身体。
如糖葫芦般,被穿透而过,在两军交错间,迸射出一片血雾。
“杀!”
李弘义马槊当先,连续挑杀两人,大呼疾驰。
左右骑兵纷纷紧跟,一排整齐的马蹄声,节奏铿锵,宛同粉碎机,把所有接触的敌人,全部搅碎。
按照操典规定,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除非陷入犬牙交错的混战状态,都必须要保持队列。
为此,杨师厚在参与编写操典时,还专门修改了凉军的编制。原本在队级以下,便是十人一火。
杨师厚又精细地把火拆分为两伍,便能以此规定,凡无论行军、作战,五人不得分开,必须随时保持结合状态。
伍长、队正,虽然装束上和寻常士卒差不多,但却会以小旗和盔缨显出区别。
而一都当中,又会选拔五十人,列队时,站在最前面,称为排头
于现在这种,临阵结队状态,顶在最前面的便是排头兵,战力和组织度最强。
只是不到两刻钟时间,两千回鹘骑兵便被彻底击溃。
那为首头领,被王建和晋晖,带着十几骑,一窝蜂砍成了肉泥,然后三千铁蹄组成的洪流,便如飙风般,朝着索勋、仆固大军后翼扑了过去。
索勋此时已经反应过来,惊惶之下,连忙急令曹仁贵,带着步卒列阵抵御。
仆固可汗更是目眦尽裂,气急败坏
这可是两千骑兵,哪怕是在全民武备的草原上,想要拣选出两千善于弓马的青壮勇士,也并非简单的事情。
此番南下,他自己也不过带了四千多骑兵而已,这一下子便折损近半。
更重要的是,除了这些骑兵外,他麾下还节制着近四千,从高昌征发而来的各族丁壮步兵。
这些人本来就谈不上多忠诚,而现在,当着所有人的面,自己一半武力直接被摧毁,他们的士气很快就急转直下。
仆固只能气急之下,指挥着麾下首领们,带人弹压,不惜斩杀数人示威。
可哪怕到此时,索勋和仆固,也还自信于能够抵御眼前之地。
但很快,凉军就彻底击溃了他们的幻想
因为就在那凉军铁骑击溃回鹘兵之后,没过多久,烟尘四起的地平线下,一阵阵骇人的脚步与马蹄声传来。
无数面红、白、青、黄相间的旗帜,缓缓浮出地平线。
凉军主力抵达
这个场面,宛如一枚炸弹,投入到已经顿兵城下二十日,士气本就紧张的叛军之间。
无数士卒,在怯畏情绪中,纷纷议论,不自觉退后紧张。
与此同时,发现凉军抵达的,不只是索勋叛军和回鹘人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