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生想到了隶州府见过的黄有招,当时自己也提出过请他统计户籍名册,他满口答应,如今想来,这件事也未必能坐实。
贾宜见她若有所思,心知自己的话她已经听进了心里。
“贾大人,你驭使的魂命册,有约束驭鬼者之能,同时这种鬼命册在关键时刻也能护驭鬼者命吧?”赵福生话锋一转,提起这事儿。
贾宜心念一动,也明白她话中之意,当即就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既然大人有意,我自当去办,不过——”
赵福生淡淡一笑:
“尽人事,听天命。”
说完,又道:
“但百姓不明就里,确实容易躲藏说假话,这户籍收录一事,兴许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能做多少做多少,尽量保真就行。”
换句话说,是假的也无所谓了。
如果有人弄虚作假谎报年纪、姓名等身份信息,自有鬼神验证,到时与她何干呢?反正忙得脚不沾地的不是她。
且这世道本来就凶险,在各地建立土地庙保一方太平的情况下,鬼案发生的机率本身就会降低。
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籍贯受录入鬼名册中,已经属于万幸,一部分人再逃脱在外,有鬼神庇护也不妨事。
要是真有百姓既不拜鬼神,又不信朝廷、镇魔司,没有将身份籍贯登入其中,受鬼神庇护,那也算此人倒霉,赵福生问心无愧。
“我做事不喜欢瞻前顾后,能干就干,保得了大多数人就行。”赵福生说道。
贾宜这倒意外看了她一眼,似是有些吃惊于她的果决。
半晌后,他点头:
“我明白了。”
说完,他这才起身:
“我这就去办此事,尽量在你回万安县前给你一个章程。”
赵福生便应了一声。
……
封都之死在镇魔司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因为随后赵福生的强势入驻,让镇魔司不至于群龙无首,因此没有再生事端。
皇室最初担忧封都之死影响大汉朝局面,他们对赵福生也并不熟悉,担忧她想要掌控大权,对皇室不利。
中间数次天子想要与她见面,不过赵福生以时间紧迫为由拒绝。
她的任务还很多,五城打鬼印请神是小事,但若要想将这件事扩大,使其深入人心,对民众造成影响,那便不是小事。
每次打印之前,需要由朝廷的人提前进街入巷,以打锣敲鼓的方式通知民众五城哪日、哪时会有热闹之事发生。
随后请戏班搭台、再派人街头巷尾传递小道消息都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每到赵福生请神入驻庙宇时,便都是人山人海,她再请神归位,众人不明就里,以为天降神明,连声叫好。
一连半个月下来,土地公、土地婆及二郎真神等诸神名号倒是深入人心。
赵福生原本预计逗留的半个月时间不大够用。
除了为帝京请神,赵福生深知武清鬼树案在帝京的影响总会过去,一旦太平下来,生活仍会继续。
帝京作为天子脚下,百姓生活相对好些,她上次来时,此地一些人也会追逐潮流,闲暇时会唱茶、听戏。
皇帝、官员喜恶会成为寻常人家竞相争仿的榜样。
因此她在中都之城的四城门中打下了门神鬼印,且又受帝京一部分人之邀约,也分别为一些达官权贵打印,继而收获不少供奉银子。
……
约一个月后,在比原定计划晚了十几天,赵福生才终于踏上了返回万安县的归途。
此时已经十月下旬,天气在逐渐寒冷。
这一次回乡之途因为赵福生只带蒯满周走,自然比当日入京时要快些。
二人先乘换马车到金县,到了当地,再由当地官员备船只回万安县。
当回到万安县时,才刚十二月初而已。
赵福生离开万安县至今约一年之久,这一年中庞知县显然没有闲着,在县中做了不少事。
早前众人商议要修建、迎往来客商之船的码头早已经完工,且比预估的更好、更大。
码头上竟站了不少人,一见赵福生的船来到,许多人一拥而上,冲着她不停挥手。
但随即有身穿兵甲袍的数人上前,一通喝斥:
“不要争抢,以免落入水里。”
这一番景象与赵福生离开时截然不同,码头竟因为有了人气而多了些生机。
待到船靠近了,那几个持刀兵甲上前,正欲问话,其中一人突然看清赵福生面容,接着大喊了一声:
“是大人!是大人回来了。”
他这话正令众人摸不着头脑之际,接着他转头冲身边人道:
“快去通知庞县令、郑大人及诸位帝京来的大老爷们,就说赵大人回来了。”
他神色激动,说话语无伦次。
其他人满脸怔懵,待还要再细问时,这人已经不耐烦的厉喝:
“快去!”
“是、是。”
众人相互对视了一眼,接着分头行动,飞快按着刀往远处跑去。
那人满脸期待,双手不停搓动,等到船只靠岸,他喝退左右百姓,满脸堆笑亲自上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