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地军伍之中征集三万精勇,组成帝国海军,谁可为将?”
嬴政一言鼎定乾坤,制止了争执不下的群臣道。
“陛下,这地图如此广阔,三万人有点少吧?”
右丞相冯去疾不解道。
“帝国当务之急是教化中南半岛土着,北方尚有东胡,匈奴,月氏等游牧之胡狄。无论是东南夷,还是瀛洲土着都需要王道教化。”
“四海之外番人暂且鞭长莫及,攘外需安内,只有大秦帝国再无边患,国富民强,方能劳师远征海外,传播华夏之威仪,行王道之教化。”
嬴政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冯去疾,大有深意道。
“陛下圣明。”
冯去疾面带羞愧,的确是自己太唐突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么大的版图,的确不是一二代人能够办到的事。
“谁可为将,率军远渡重洋,迎番薯回国?”
嬴政目光深邃的扫视一圈,再次问道。
一时间,大殿再次沉默下来。
谁心中都很清楚,这是要涉足深海,路途遥远,一路上必当危机四伏,生死难料。
“怎么?到了帝国需要你们的时候,全都哑巴了吗?”
嬴政脸色阴沉,看着一声不吭的众人,颇为恼火道。
“陛下,我儿冯劫自幼熟读兵法,曾与公子扶苏,三川郡守李由共同在蒙恬大将军门下学习,可堪此重任。”
冯去疾只能硬着头皮道。
眼下李斯失势,自己正处于人生巅峰时期,深得陛下器重。
所有人都能龟缩沉默,唯独他这个丞相不行。
“冯丞相,你好像就左中郎将冯劫这一个儿子吧?”
嬴政盯着冯去疾,认真道。
“回陛下,吾儿膝下尚有二子,哪怕为国捐躯,冯家仍有后人延续香火,请陛下放心。”
冯去疾何等人,能够坐上丞相的位置,虽然多年来一直被李斯压着,可能够爬上这个位置,又能坐稳,绝非常人所能。
陛下话中之意,他只是略微一听,便明白了。
“好,冯丞相果然忠肝义胆。”
“左中郎将冯劫。”
嬴政赞赏了一声冯去疾,然后再次开口叫道。
“末将,拜见陛下。”
年约三十多岁的冯劫,满脸胡须,身上散发着狂野的气息。
“你可怕死?”
嬴政目光转到了帝国青年一代冯劫身上,询问道。
“回陛下,人生谁能不死?若能为陛下效忠,为帝国捐躯,冯劫万死不辞。”
冯劫没有丝毫犹豫,铁骨铮铮道。
“很好,大秦帝国就是需要冯将军这般青年才俊,若帝国少年郎,皆如冯将军这般铁骨铮铮,大秦傲立世间,何惧世间一切敌?”
嬴政对冯劫赞不绝口道。
胡亥这个逆子,若能善待忠良,听信冯氏父子之谏言,大秦帝国又何至于轰然倒塌?
是朕影响他们太深了吗?
嬴政的内心叹惜不已,又有些阵阵作痛。
“末将,谢陛下赞赏。”
冯劫内心十分开心,能够得到陛下赞誉,这可是无上荣耀。
要知道陛下所作所为,帝国男儿哪个不心生敬仰?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遣将兵而震四方,驱万乘而诛百越,筑雄关而守藩篱,慑诸夷而望秦怯步。
“敕令,封北方军团右将军王离为帝国海军虎威上将军,统帅海军,兼掌第一军。”
“封左中郎将冯劫为帝国海军威仪左将军,掌海军第二军。”
“封右中郎将李由为帝国海军靖远右将军,掌海军第三军。”
“封公子扶苏为帝国海军监军,统筹后勤,安抚军心。”
嬴政直接开口作出了安排。
下面文武百官心中苦笑不已,陛下说是让文武百官议一议。
实则心中早有而排,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末将冯劫,领旨谢恩。”
“末将李由,领旨谢恩。”
冯劫与李由皆站了起来,走到大殿中央,拱手一拜道。
“去吧!你们先行回家见见家人,然后便动身前往南海郡熟悉战船,训练士卒。”
嬴政挥了挥手道。
“末将告退。”
李由与冯劫当即领命道。
嬴政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目光有些出神。
无论是王离,还是李由,冯劫,皆大秦勋贵,有他们在海军远渡重洋,就无须担心反叛。
再者扶苏深受儒学影响,有扶苏监军,等同于又给帝国海军上了一道保险。
并非疑心太重,而是小心谨慎无大过,此行事关重大,不容有半分散失。
几万人的反叛还不放在自己眼中,但番薯,土豆,辣椒皆是大秦必得之物。
“传诏北关,让公子扶苏与将军王离即刻返回咸阳见驾。”
嬴政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恭候的佰卓道。
“臣遵旨,即可去办。”
中车府令佰卓当即领命,然后便离去。
“诸位爱卿议一议第五条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