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皇子,时候不早了,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
我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看向眼前的嬷嬷,这才注意到天色已晚,是时候去给母后请安了。
我站起身来,用了一块嬷嬷端上来的糕点,匆匆往外走去。
“三皇子再吃一点吧,这糕点你一向喜欢。”
“不了,先去给母后请安。”我摇头回应,只是往外走去。并非时间紧迫,而是那糕点我实在吃腻了。
嬷嬷们虽对我上心,但却未达到无微不至的地步,她们一向只记得我喜欢何物,却不懂我真正需要何物。
不过这并不重要,在这宫里又有谁真的懂谁呢?我不懂她们,自然也不求她们懂我。
在嬷嬷们的陪伴下,我来到凤仪殿——整座皇宫最美丽的宫殿。一位美丽睿智的女子正立在殿前——倾秋,后宫女相。
“三皇子,陛下正在里面与娘娘有要事相商,殿下可以晚些时候再来。”
我点点头,颔首道:“也好,倾大人,告辞。”
倾秋福身,浅浅含笑,又道:“殿下且慢,臣听说殿下的先生即将告老还乡。”
“对,先生的确将要告老还乡。”
“殿下放心,臣会替你寻觅良师。”
我拱手一拜,道谢:“多谢倾大人!”
我敬佩倾大人,不止是因为她才能出众,更是因为她一向照顾我。
记事起,我便住在重华宫,虽然倾大人并非每日都来看望我,但是每隔两三日,她都会前来,对我嘘寒问暖。
“三皇子殿下,皇后娘娘命臣前来考察殿下的功课。”
“有劳倾大人。”
“殿下的功课有所进步,娘娘知道定然心生宽慰。”
“还请倾大人代景修向母后请安。”
我的母后,大齐江山至高无上的女主人,正是因为如此,我鲜少能够见到她。很多时候,我都是像宫人们一样,只能远远地看见她一眼,她是大齐江山和整个皇宫最靓丽耀眼却又最遥不可及的存在。
犹记得第一次见到母后,是在重华宫的庭院里,她停在我的身前,居高临下地注视着我,我与她四目相对,却又很快垂眸颔首,拱手拜道:“景修拜见母后。”
母后的目光我实在难以言喻,那样的漠然却又那样的复杂,直到多年以后知晓真相,我才明白,她的目光犹如风雪伴秋月,凌冽却忧伤。
我听倾大人和嬷嬷们说起过,在我记事前,我也曾养在母后的膝下,那时候,母后处理完政务也总会照看我。
“殿下,虽然娘娘平日忙碌很少来看你,但是她始终牵挂着你。宫里的谣言听听就好,别往心里去,你是她膝下唯一的孩子,若是你都猜忌她,倒会真让她寒心。”
我若有所悟地点头应下,我知道母后并非我的生母,我的生母——一位无人知晓的宫女,在生下我之后,未等到册封便无声无息地死去。
她的死,于我而言,是一个谜,就像母后对我复杂的情感一样,亦是一个谜。
好奇,却畏惧。
二、
在重大场合时,母后总会带我出席,替我换上一身全新的衣裳,光鲜亮丽,向所有人无声地昭告,我是养在她膝下的孩儿,尊贵不可亵渎。
然而正是因此,我却总是孤单。王公贵族的子弟不敢与我多有来往,唯有意明,母后的侄儿,年长我十来岁的大哥哥,与我交好。
初见意明之时,他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那时候我才知晓,原来世间可以有人像他这般开怀大笑,性子爽朗。
“我是王意明,你就是养在姑母膝下的景修吧,放心好了,以后有我罩着你。”
意明文韬武略,是大齐难得的将帅之才,年纪轻轻,便已率领射声营独当一面。
在意明的带领下,我第一次走出皇宫,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天地——盛世长安。
六七岁的我第一次随他走进射声营,与将士们同吃同乐,享受到在皇宫里从不拥有的自由。
回宫后,倾大人笑道:“殿下,娘娘听说你今日去射声营,小王将军教你骑马,于是特意命臣给殿下送来护膝护腕。”
我轻揉着手腕,颔首感谢道:“多谢母后和倾大人的好意。”
“殿下怎么了?”倾大人察觉到异样,她上前牵过我的手腕,将我的袖子掀起,发现手臂上是一片淤青。
“怎么回事?你们为何没看好三皇子?”倾大人回头训斥着嬷嬷们。
“是我自己从马背上摔下来,意明哥已送过膏药给我涂抹,现已无碍。”
倾大人闻言神色稍稍缓和,她看向我,说道:“殿下可要保重好身体,否则陛下和娘娘都会为你担心。等伤好了,再去找意明学马,他可是天之骄子,定能教好你,你和他多往来,性子也会更开朗的。”
我点点头,不再言语。
一日黄昏,晚风习习,我和意明在丹凤门上俯瞰长安城,夕阳西下,长安城中一片祥和。
他在我的身边问道:“景修,你说这长安城何时能有一番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