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江家,一家人吃过晚饭就到院子里坐下,商量去镇里卖点心的事。
李有江是家里的长子,娶妻赵氏,膝下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和一个两岁的女儿。分别是大儿子家华和小女儿春芽。
父母都健在,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李有壮和一个妹妹李霜儿,弟弟四年前成了亲,娶妻王氏。膝下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李家安。妹妹李霜儿两年前也已经出嫁。
李有江家里现在还是父母当家,家里只有四间土坯房,和两间用茅草盖的厨房和柴房。
看一家人都坐在院子里,李有家才开口把今日何念和媳妇说的话说了出来道“爹,娘今日我媳妇去念丫头家商量了一下。念丫头说每种点心可以给我们三十五文一斤,不过卖价得和县里的一样。”
李有家爹听到三十五文一斤,觉得有些贵了。就开口说道“这三十五文一斤是不是太贵了些,都快赶上两斤肉了。咱们家底薄,万一要是卖不出去了咋整。”
李有江知道自己家爹担心,但自己也仔细算过了,还是能赚不少的就开口道“爹,我知道您担心点心卖不出去,咱们家亏了钱。我都仔细打听过了有富家在县里的生意可好的很,每日不管带多少点心去都能卖完。”
李有壮也在旁边开口劝道“爹,我也听说有富哥家生意可好了。咱们镇上人也不少,集日那日人就更多了,生意肯定差不了。”
李有江看自家爹面色犹豫,看了一下自己家的房子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开口道“爹,咱们就算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孩子们想想啊。”
“您看有富家的两个孩子都到县里进学去了。咱们家的两个孩子,家华也大了他念书不行,我就想送他去学门手艺。家安在过几年也该进学去了。还有咱们家这房子,等这两兄弟在大些就住不下了。这一件件的都需要钱啊。”
李有江说完,李有壮又接着开口劝道“爹,大哥说的是,您看咱们两兄弟手上也没个手艺。家里地里的粮食,交完税后也就刚刚够吃,这还是去换了陈粮和粗面才够的。现在有个生意摆在眼前,您就让我们试试吧。”
李有江爹听着两个儿子的话,又看了看低着头不说话的两个儿媳。知道今日自己若是不答应这个家里怕是就会生了嫌隙了。
想了想就道“行吧,如今你们两个都是当爹的人了,我也不好把你们管的太严。明日找你娘拿钱去,不过咱得说好了,无论赚多赚少公中留四成,省下的六成你们两房平分。可不能因为几个钱就闹得一大家子人伤了和气。”
李有江和李有壮听到自家爹同意了,忙大声保证道“爹,你放心,我们兄弟俩不是那起子忘恩负义的人。”
孩子们早就睡去了,几个大人又商量了一会,才各自回了房。
何念今日准备多做些小米锅巴,她本来想着蒜香味的应该不太好卖,没想到买的人不少。
好多都是说要买回家去下酒,香香脆脆的再加上一小碟花生,比多少下酒菜都强。
何念带着吴姨去厨房里准备开始干活,有全婶子就在院子里折纸袋。
有全婶子是早上吴姨带过来的,吴姨和李有富商量了一下觉得她话少人也爱干净 就和何念说了一下,何念就定了她。
有全婶子虽然说是童养媳,但是有全叔的爹娘对她可比她父母好多了。听说她父母是山里的,当年只要了一袋麦子就把她卖给了李有全家。
有全婶子及笄之后就嫁给了有全叔,还给她生了两个儿子,有全叔的爹娘对她很是满意。平日里老两口就带带孙子,帮忙做点家事。家里有老人帮着,有全婶子也就有时间出来做活。
这头何念正和吴姨在厨房里忙着呢,小米锅巴的做法复杂,今日要做的量多,就有些忙。
有全婶子在院子里折着纸袋,她刚学会折,折的有些慢。何念和她说了折的慢些没事但是要折好。不过自己是靠折多少个挣钱的,得加快些速度。
正折的起劲,就听到有人敲门。看何念好像没听到就大声喊道“阿念,有人敲门。”叫何念阿念还是她听吴姨这么叫,就跟着一起了。
何念在用竹签子戳着小洞,听到有全婶子叫她,忙跑出去把院门打开。
打开院门,原来是家华娘过来了。何念把人请进来到堂屋里去坐。又去厨房拿了个碗冲了四碗糖水,给了有全婶子一碗,端着两碗去了堂屋,留了一碗在厨房给吴姨。
把糖水递给家华娘,何念才开口问道“婶子可是和家里商量好了,家里人是怎么个想法?”
听到何念问,家华娘赶紧开口回道“商量好了,咱们一家子昨晚商量了好一会都愿意做这门生意呢。你叔是男子不方便过来就让我过来和你说。”
何念听一家人都同意了,就问道“那婶子你们是想那日开始卖,一次打算要个几斤。”
“我们家里商量过了,就隔日去卖一次。平日里卖每种就要个三斤就好了。若是赶上集日就要个十斤,念丫头你觉得可好。”家华娘回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