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带着侍卫返回太守府,寻到前院五官曹,正巧碰到田丰在审阅公文,他也不多解释,直接拉着田丰去往后院书房。
田丰以为发生大事,踏进房门就急切地问:“主公,可是朝中有事发生?”
“朝中?曹操的父亲曹嵩进献一亿钱给洛阳西园,陛下升他做太尉,这算不算大事?”
王旭笑着回一句,径自走到胡床坐下。
看他还有心情调侃,田丰放下心来,跪坐到书房的客垫。
“属下看主公这么急,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零陵目前不可能有重大急事,想来只有朝中。”
王旭笑着摇摇头,径自翻找桌案右侧的竹简。
“哪有什么大事,有你主持零陵政务,一切都有条不紊,我着实省心,今天就是想跟你聊聊郡内的蛮族,治治我这块心病。”
他从堆积的书卷里抽出一捆竹简,轻轻在桌案展开。
“我的初步想法是安抚,最好把他们彻底融入,成为郡内的普通民众,彻底免除后顾之忧。”
田丰笑着点头。
“主公所言不错,不安抚蛮族不足以匡扶天下,属下原本打算收服他们的首领,恩威并重,抑制为主,眼下主公如此开明,愿意教化蛮夷,当然更好。”
绝大部分士族都反感蛮族,田丰竟然能接受?
王旭心里略感诧异。
“我还以为你会反对。”
“凡事当以大局为重,在下岂能不识大体,蛮族问题由来已久,杀伐只会激化仇恨,威服也只是一时,唯有安抚融合能长治久安,早前刘虞担任幽州刺史,便提倡接纳各族百姓,深得爱戴,属下亲自去看过,颇有成效。”
王旭无心再看竹简上的平蛮内容,轻轻放下竹简。
“元皓可有什么具体想法?”
田丰沉凝片刻,起身走到书房西墙边,指着挂在墙上的荆南四郡地图。
“主公,荆南蛮族主要集中在武陵郡西部和南部山区,人数占据荆南四郡的三有其二,长沙、桂阳和零陵则占三有其一,其中又以我零陵郡最多,真正说起来,实现主公的想法最好就从零陵入手,蛮族过少,施政影响不够大,蛮族太多,初期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王旭皱眉接话。
“这个我知道,只是不知该怎么入手,刘虞当年在幽州确实得到边塞各族敬重,但同样遭到很多抵制,苦心经营多年也没能化解各族矛盾,等他被调走,一切都变回原样,我如今怎么在短时间做到?”
“主公莫要自己给自己添设障碍。”
田丰微笑着走回原位落座。
“幽州与荆南全然不同,塞外匈奴和鲜卑与我族有数百年矛盾,即便是臣服的南匈奴,近百年来还不时有部落叛变,边塞百姓多有深仇大恨,安抚融合的举措自然很难实施。
荆南蛮族大不相同,他们臣服已久,与我族交流极多,不少地方都有两族混居,很多蛮族人识得教化,即便比起扬州的山岳各族和益州南蛮,他们也更容易交流,尽管不时有叛乱发生,但起因是地方官吏的压迫和歧视,眼下只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政令,严格实施,达成目的并不难。”
王旭闭目沉思半晌。
“具体该怎么做?”
田丰轻抚短须,面容沉静。
“其一,颁布政令安抚全郡百姓,让他们容忍,如今大难刚过,正是零陵百姓最信任和爱戴主公的时候,没有排斥心,容易接受。
其二,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去说服蛮族首领,宣扬蛮族将获得平等对待,把蛮族村落并入郡府管理,根据他们的风俗特殊治理,最好再许诺蛮族首领可在军中任职,明之于理,诱之以利。
其三,严令两族不得歧视,彼此不得谈论关于族群矛盾的话题,依律法行事,若官吏违背,罪加一等,定期派人巡查监督,听取两族百姓谏言。”
田丰略为加重语气。
“如今大乱刚定,民众忙于生计,无暇它顾,外加主公目前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和威望极高,必能压住反对者,正是大好时机。”
王旭思虑许久,轻轻点头。
“我觉得还可以修改朝廷针对蛮族的兵役和徭役条例,减少蛮族服兵役的人数,允许他们与普通士卒混编,承诺他们可以凭本事获得升迁,徭役也改为与普通民众相同,元皓觉得如何?”
“属下认为可行!”
田丰话音微顿。
“但这需要军中将领支持,务必保证蛮族兵员的待遇与普通士卒相同,注意军中纪律,杜绝欺压,不然会有相反作用”
“我会跟高顺他们好好谈谈,他们治军很严,应该不会有太大差错。”
王旭露出淡淡的笑容。
“你觉得派谁与蛮族头领沟通最好……既要能言善辩,又要有急智,还要深明政令的含义。”
田丰含笑反问。
“主公心里已有定夺,何须问我?”
“哈哈哈……”
王旭大笑出声。
“我想看看我们心里的人选是否相同。”
“庞季,庞子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