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彦春一想也对,事情好不好得看看效果如何才能下结论。那就先从自己这边找个小地方,以“劳务派遣”的名义让百姓到大明来开荒种地。这买卖怎么算自己这边都不会吃亏。那就试试再说!
其实金彦春哪里会想到,杨林这是采取的“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先把你们的人弄来,等过个三五年之后,这些朝鲜“雇工”怎会舍下自己亲手创造的劳动成果?又怎会轻易离开有优待条件的大明?而对于吃惯了“劳务费”的朝鲜当地官府来说,又怎会拒绝继续吃下去?
到时候再签订个十年或二十年的长期“劳务派遣合同”,这些朝鲜百姓名义上是朝鲜人。实际上已经是明朝人。再把他们在此期间生的孩子编入大明户籍,嘿嘿,这人口数量不就升上来了嘛。
至于这些朝鲜人会不会鸠占鹊巢,赖在大明不走。完全可以用“只要遵纪守法就有可能成为天朝子民”的诱惑来瓦解他们。如果他们敢武装抗拒,那么叆阳标营不介意拿他们赚取军功!有何可担心的?
杨林又对金彦春说:“金大人,我知道在你们王廷内当个好官不容易,当个忠君为国的好官更不容易!这种事不仅仅在你们朝鲜存在,在我们大明又何尝不是这样?古往今来,忠诚良将可得安好?即便青史留名万世景仰,可又留下多少遗憾在人间?”
金彦春闻言为之动容,他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话。心里对杨林的这些话却是赞同的。
杨林叹了口气道:“金大人,我的情况你也知道。年方二十出头就被万历爷器重,恩宠有加。被委以重任戍守一方。若是论背景、出身和人脉,我甚至都不如京城中一个普通的勋贵子弟。但你可知我为啥能达到今天的地位?”
金彦春在官场中浸染这么多年,是老成持重之人。他方才虽然认可杨林的那番话,但不代表能转变立场和身份。
他微微一笑不无奉承的道:“参将大人战功赫赫,建夷闻风丧胆。自袭取雅尔古寨和坚守叆阳后扭转辽东战局,仅此一点就可跻身名将之列。能得天朝大行皇帝陛下的青睐和器重,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杨林点点头,道:“这只是其一。其二,也是最主要的,我有一颗为国为民不惜身死的赤诚之心。为此我不惜破坏官场的潜规则和得罪同僚,独树一帜甘当孤臣和异类。只为剿灭建奴还辽东一个太平之世!这就是我被万历爷器重的主要原因!试问这大明的文臣武将,几人能与我同道而行!?”
狂,傲!又掺杂着几分心酸和孤独!
这是金彦春给杨林这些话的基本评价。他默默的向杨林一拱手:“参将大人为国为民之心日月可鉴。下官在叆阳居住多时,多少也能明白大人的心思。”
杨林道:“所以金大人,你我作为爱国之人就要做好一生都是孤臣的准备。而且只要目的是为国为民,那么即便是做了违反常规的事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呃,这个嘛......”
金彦春表情一窒。你发感慨为了国家和百姓愿做忠臣和孤臣,怎么还把我捎带上了呢?我倒是想做忠臣和孤臣,但我们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这个有难度啊。
金彦春想了想道:“下官为大明藩国之臣,眼界学识肯定不能与天朝上国的大人们相比。大人所说的这些话对下官来讲,简直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不过下官认为恪守纲常之道,上对的起朝廷下对的起黎庶才是为官本分。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杨林一摆手道:“金大人你想偏了。你我之间应坦诚相待,倾心相谈。我敬重金大人你的为人和为国的忠心,所以才有感而发对你说这些话。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此次劳务派遣一事办成,绝不亏待你金大人!如果需要上下打点,你尽可以和我直言!”
金彦春闻言差点儿一拍自己大腿。看看,人家在这儿等着呢。话说了半天原来是这个目的啊。这不就是要给我钱嘛,这个还真得慎重。
金彦春忙道:“不敢不敢。大人是为了两国人民才提出此提议。下官要是借此发财,不仅辜负了天朝大行皇帝赐予下官的评语。也辜负了大人你为国为民的赤诚。下官活了大半辈子,要是连这种是非曲直都分不清,那还有何面目位居下国的庙堂之上?大人尽可放心,下官一定向王上说明其中的利害,竭力促成此事!”
杨林却是笑道:“金大人,你该不会是认为我要贿赂你吧?你要是这样想,就只能怪我话没说明白!”
金彦春忙微微躬了下身子,道:“大人,下官明白您的意思。但是下官只想为国为民做点实事,怎可接受大人的酬谢呢?这也违背了下官入仕时的心愿。”
杨林道:“你我也别互相推让了,更别说什么场面话了。我的意思就是,我们作为爱国之人为何不能挣钱?难道只有卖国祸国才能过得好?这简直是不可理喻之事!”
金彦春闻言一愣,暗道年轻人的脑袋就是不一样,这是什么逻辑?便回到:“大人这话下官实在是不懂。爱国是伟大之举,若是沾了铜臭和利益岂不是有违诸多先贤和圣人的教诲?况且世人也会多加批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