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孙玉厚提着肥肉,在乡民们羡慕的议论声中走过集市,他脸上平静,但内心却非常感慨。
他已经不知多少次从这个集市走过,什么时候受过这么多人的抬举。
那时候谁能看得起他。
做梦也想不到,他能有今天这样的荣耀。
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就是那个女婿。
王满银一年回不了几趟家,丢下那母子三人受了多少苦。两个外孙,从小到大等于没有父亲。眼下两个娃娃总算被兰花拉扯大了。
现在虽然也常常不着家。
但是听说在外地也能挣上些钱了。
只要能赚钱就还好。
这时候开始慢慢的向钱看。
要是以前的话,大哥建议让大姐离婚。大姐不同意,父亲也不同意。好女不嫁二男。王满银再不是个东西,也不敢走离婚这条路。
离婚的女人名声不好听。并且还有两个娃,不能离婚。
孙少平还在写着三体。
“少平,忙着呢?”
“大哥。”
“有个事情,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大哥,你说。”
“听说石圪节那个快要倒塌的乡办砖瓦厂,要承包给个人去经营了。”
“你是想承包下来吗?”
孙少安:“石圪节的乡办砖厂比咱们现在的砖场大几倍,设备和条件都不错,只是管理不行,根本赚不了多少钱。后来虽然内部实行承包制,看来也没有解决大问题,因此乡上才下决心干脆往出总承包。我想包下来。”
大哥现在手上有着好几万,能搞一搞。
他想去冒这个险。
开始周密地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大哥想着,如果放开胆量把这个大型砖厂承包了,往后的发展肯定要大得多。
随着双水村现在这个砖场的盈利,他的野心开始大起来,已经不满足这个小土摊场,而早想谋算干件更大的事。手头赚下的几万块钱,也使他的这种谋算有了一种踏实的心理保障。
人就是这样,不会满足的。
“少平,如果将来那个大砖厂盈了利,那说不定还能干更大一点的事。承包了公社上的砖厂后,就把现在这个砖场也承包出去。对,干脆来个双承包。我承包公社的,让别人承包我的。”
的确,若是他承包了乡上的砖厂,他实际上就无法具体管理现在这个砖场。他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乡上那个砖厂去。大哥现在的野心很大。
孙少平:“大哥,你这个想法是可行的。”
“行,少平,那我年后就去谈。”
有了孙少平的支持,大哥更加有信心了。
孙少安想着快一点。他生怕别人抢了这生意。
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就目前而言,石圪节还没有另外的人敢承包。第一个是钱,第二个是怕没有盈利。
正聊着呢。
二爸跑了过来,“少安,分的地里头种了好些树对不对。”
“咱爸种的。”
“哥他真的是,这不合规矩。昨天开会了,支书说要把种的树全给移走。田地里哪能种树,没有这个道理。年后一定要把树都给移了。”
地里种的是一些果树。
柚子还有橙子。
大哥还有想法。
他想要搞一个罐头加工厂,不能单单的搞个砖厂,不想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
二爸说完了事情就离开了去。
大哥:“少平,胡永和你知道吗?去年的夸富大会我认识的他。他就是开罐头厂的很赚钱。还说,在省电视台认识了一位导演,请他在最好的馆子里吃了一顿,成了朋友。他们商量好,由胡永和牵头找些农民企业家出钱,拍电视三国演义。刘备、关公、张飞、鲁智深、曹操这些。想着让我也入一股。”
孙少平顿时愣住了,现在马上才要进入八零。
在他的记忆里。
三国演义至少还要十多年。
那现在拍的肯定赚不了钱。
要说两年后的少林寺去投资一把还差不多。
大哥:“胡永和跟我是这么说的,那算个什么气派。咱们农民不能光满足办个什么小厂子。咱们还应该干更大的事。别看现在把政策给咱放宽了,咱们土包子农民在这社会上还是没什么地位。钱赚到一定的程度,拿一把票子活着也没滋味。要出大名。要往外面扬。叫全中国都知道有你我这样的农民。咱们也可以参加它文化上的事。文化上容易出名。只要出了名,手里又有钱,咱们就不能在它政府里坐一把交椅。”
大哥:“说实话,我摸不准。”
孙少平:“大哥,电视剧的事情就算了。这个罐头加工厂可以搞一搞。”
胡永和是个能人,一年的时间,搞的比他大哥还红火。
他联系过省里的导演,又去找过县里的领导。
省电视台合拍《三国演义》的事,天花乱坠和县里领导说了一通。
“好事嘛。”领导漫不经心地说,“我已经不管事了,你去找县长说说?”
这时候,胡永合从皮包里拿出几盒药材来给领导留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