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你终于来的。”几个人围住林以晴。
听到熟悉吱嘎吱嘎的声音,他们原本迈向大姐的步伐停顿。
猛然转头,脚步一拐,不由自主朝着声源走去,更改原本路线。
见到期盼已久的人走来,面露喜色,簇拥上去。
后面几人看他们反常行为,疑惑的摇了摇头,那是谁?
好奇的眼光投向他们。
“这几天都没有吃到你的发糕,想死我了。
上次的核桃包简直绝了,吃了一个就忘不了。
后悔当时少买了,这次你做了吧?”
林以晴点点头。
“太好了,核桃包三个,发糕一个。”大哥手一拍,手掌都红了,都没发觉,心神全在美食上。
林以晴帮大哥包好要的核桃包和发糕。
戴着帽子的大哥双手搓动,嘴角都要扬到太阳穴上去。
还没等林以晴递过来,伸手接了过来。
深吸一口气,陶醉:“就是这个味道。”
“我每种要三个。”另一位大哥跟林以晴报好数量,转头八卦的跟其他人说。
头凑低,眼睛不断瞟向大姐。
“你看到那一家的发糕没有?没有小老板做的好吃。我上次尝了一个,味道一般。”
“啊?我还以为她家就是最近说的很好吃的发糕呢。
我昨天来到时候,就看到她这一家。没有什么人排队,还以为自己赶巧呢。”
一位寸板头大哥惊讶,自己就是专门来吃工友推荐的发糕。
那小子不是说在供销社门口的那一家就是了吗?
怎么今天有人说自己排错了?有两家?
林以晴笑着对他们解释道:“这两天下雨,村里的路不好走,我就没来了。”
“没事,没事。那这次我可要好好尝尝正宗的味道。”
寸板头大哥才知道自己的确实买错了,他来的时候,真正的老板在家呢。
他还说怎么都不好吃,怀疑是朋友骗自己。
幸好今天路过,听到了真相。
“是一块五一个吧。”寸板头大哥确定价格,掏出钱票后又说。
“喏,那一家只要八毛钱呢,可是便宜了一半的价格。”
大口啃了一口发糕,原本满不在乎的表情一愣。
又接着啃了一口,吃的很是香甜:“好吃!是值一块五。”
戴帽子的大哥捧着包好的发糕,欲言又止,嘴巴微微张开。
手掌握拳,最终看起来是下定决心:“小老板她的价钱太低了,好多人看价格便宜都到她哪里买了。
要不是我就馋你发糕和核桃包的味道,也会贪便宜去买她家的。”
推心置腹的话,让林以晴心里一暖。
嘴角微扬,浅浅一笑:“谢谢大哥的提醒,她有她价格的优势,我也有我的优势。
就看顾客更喜欢吃哪一家了。”
其他人一想:也是,自己一开始也不是冲发糕便宜才吃的。
要是真的图便宜,根本不会买。
现在也是一时好奇,尝尝看便宜的发糕。
要是真让自己长久的想买,还是得看小老板的手艺。
林以晴安慰他们是这样安慰的,但是竞争对手的到来,还是让她失去不少的客源。
很多人分不清情况,被别人推荐过来吃。
一看有两家,都不确定了。
一听,大姐比另外一家便宜一半的价钱呢,都跑到那边去。
还有些人看林以晴那队伍太长,为了赶时间,也就往大姐那走。
只有老客户才知道林以晴做的是最好吃的一家,才坚定的在她这买。
林以晴估算今天卖完的时间,比平时晚了一倍。
这次核桃包卖得比红糖发糕快。
顾客看核桃包没有替代品,想吃也没处买,于是来排队的都会带上几个核桃包。
林以晴对应课上学到的知识,这样的情况是物以稀为贵吧。
“你无我有,你有我优”。
这八个字就是经济学的精髓所在,只要林以晴秉承八字箴言,模仿者永远替代不了她。
大姐一看林以晴卖完了,似乎朝她走来。
弯着腰,不敢跟她对视,低头走向另一处。
她心虚啊,自己看林以晴生意好,天天有人排队买她东西。
一个上午没到,口袋鼓鼓的全是钱。
眼热,不就是红糖发糕嘛,谁不会似的。
便买了一点材料,在家里偷偷鼓捣。
正巧碰上人没来做生意,眼睛那么一转,溜回家,蒸上几锅红糖发糕。
既然你卖一块五,我就卖八毛。
价格上有优势,别人一听肯定到我这里买。
也就是碰上林以晴的发糕名气被传开,有些人慕名过来买发糕。
还问了问大姐:“你是最近几天来卖发糕的吗?我朋友说你手艺可好了。”
大姐眼睛左右飘动,也不敢说活,只是胡乱点头。
他们还以为是找对人了呢,纷纷掏钱买。
当有人发出疑惑的时候:“钱怎么对不上,不是一块五吗?”
收了几次钱,脑袋晕乎乎的推口而出:“降价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