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爷浅浅一笑:“大人对着我这一个乡野村夫一昧的贬低自己,实在是有悖常理,大人不妨有话直说。”
万智斋肃然:“老哥哥,常言道,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儿媳、有个好女儿不如有个好女婿,对于平民百姓来讲,儿媳孝顺比儿子孝顺、女婿孝顺比女儿孝顺是不是更难得一些?但我要说的是,有个好皇上还不如有个好知县,父母官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方民生问题、关系到一方平安问题,皇上再好,他也管不到平民百姓家里来不是?不知老哥哥以为如何?”
赵厚德憨笑:“大人到底想说什么?我怎么越听越迷糊了。”
万智斋突然站起,鞠了一躬下去。
赵厚德哦哟一声,赶忙站起来还礼:“大人这是为何?折煞我了。”
万智斋弯着的腰不肯直起来,低着的头不肯抬起来,可见他有多正式、有多固执。
随行的幕僚见他如此,也不约而同起身抱拳垂首:“请老太爷成全。”
赵厚德手脚无措:“成全什么呀?”
万智斋道:“老哥哥,奉承的话我就不说了,在下诚请贵公子出来主持全县政务,安抚这一方百姓。老太爷,推辞不得呀!我已经走投无路了。”
赵厚德一听这个,笑了起来,一个劲催促万智斋坐下。
周乾干笑了笑,只管低头喝茶,不敢做任何表示。
开玩笑,赵子儒要做官,给个府台都不一定干,做什么知县哦。
万智斋抬头,很是诚恳地说道:“老哥哥答应了?”
赵厚德淡然一笑,手势不停往下按着:“大人请坐,大人请坐,都坐下,都坐下说好不好?”
万智斋等人只得坐下。
坐下是坐下了,几双眼睛都直直地等着赵厚德开口回答。
二娃在外面听了半天,早按耐不住了,提起茶壶装着进屋添水,赵厚德还没有发话,他先说道:“老太爷,这大热天的,大老爷不辞辛苦大老远从潼川赶到桃树园,你老人家是不是该给几分面子?不是我自夸,凭我这个哥哥的才学和人品,还有他的人气,做这个知县绰绰有余。”
赵厚德闻言瞪他一眼,连连向万智斋四人拱手:“乡下巴人,信口胡说,大人千万别当真,来来来,喝茶喝茶。”
万智斋道:“老哥哥这样就不对了,我可是非常认真的,也专程为此事来的。实话告诉你吧,与子儒交往了这些年,他的才学如何,人品如何,人气如何,不屑别人说,我比谁都清楚,老哥哥可不能推三阻四,坏了全县百姓的好事。”
赵厚德笑道:“大人,这不合规矩吧?先不说犬子有无才学、人品如何、有无人气,首先他是哥老会一员的这个身份就上不了台面。这是朝廷的大忌呀!官场的规矩我是知道的,就算犬子读了几天书,有那么丁点儿才学,但他这个人很多时候都不识好歹。就比如说经商,本来是可以获利的,他心肠一软就成亏本了,他的人气哪里来的?就是从这里来的。要做知县,就不能做哥老会冒顶,把这个冒顶拿掉去做知县,恐怕很多人都要找他麻烦,他的人气还有吗?谁还给他半分面子?他那点儿才学还是才学吗?所以大人啊,这个知县,他万万做不来的。”
万智斋嘿嘿道:“这些都是小事,只需老哥哥点个头,赵大少爷不出片刻就搞定了,不就是哥老会冒顶吗?哪有全县人的吃饭穿衣重要,赵大少爷可不是不识大体的人。”
赵二娃抢过去道:“就是,江湖上那一套哪里比得上正儿八经的仕途……”
赵厚德打断他道:“大人,我也想他退出江湖,走老祖宗的路,可他从小就没有这方面的志向,就连上学堂都要我拿棍子一打二骂才肯就范。一个心思不在仕途上的人怎能做得好知县?大人若真一心求贤,我倒不妨举荐一个。此子也是我看着长大的,从小就立志报效朝廷,虽然生在哥老会窝子里,但一直视其为叛逆。这个人出污泥而不染,至今都是局外人,他的父亲就是个老学究,一辈子不懂得经营家道,过得苦寒无比,偏偏还老早就过世了,也至于耽误了此子的前途。不过,他这些年也在官场中走动,虽然不得势,但也留下来了些好名声。”
万智斋笑道:“老人家说的这是谁呀?我认识吗?”
“大人指定认识,此人乃杨铁山是也。”
万智斋哈哈笑起来。
这一笑,笑得赵厚德很不自在:“大人何故发笑?我认为杨铁山比犬子强多了。”
万智斋自知失态,拱手道:“老哥,你错了,有道是知子莫若父,我看你这回真的是把自己的儿子低看了,和杨铁山比起来,贵公子沉着老道,遇事不浮躁,一心为民谋福祉,还从来不会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高大,只这一点,杨铁山就差得远了。”
赵厚德直摇头否定。
这二娃又插嘴道:“杨铁山这人好是好,但能力上差了些,连二哥都比不上,怎能跟大哥比?”
万智斋抢过来道:“关键还不是这个,这人太过孤傲,喜欢自以为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