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少年自我介绍姓赵,名双城,是前一个月跟着告老还乡的祖父一起全家回了原籍丹阳的。
难怪他不认识我们……
师兄弟三人不约而同交换了一个眼神,因为这种默契笑了起来。
不是许玥自夸,在丹阳,她也是颇有知名度的人,一半得益于冯师的身份,一半就要归功于她这副容貌了。
其他两人也不是无名之辈,一个是大商户之子,一个是励志的典范。
从贡院出来的路没有多长,聊了几句便就互相分开了。
一旬之后,最终榜单出现。
不出所有人的预料,许玥一举夺魁,可称案首,其后排着的便是夏雨,何顺只是第四,不过也达成了他爹的要求,可以涨月银了。
许玥发现,那日出言的少年赵双城居然是第三名,年少骄傲有才,难怪如此。
略想一想,不过是无关之人,许玥转头将其抛之脑后。
既然都过了县试,还有一个多月的府试就要准备起来了,府试比起县试自然要难上许多,饶是三人县试名次不错,也不敢掉以轻心。
冯师看热闹不嫌事大,时不时和他们讲一讲,某年某月,某位学子因为种种原因,即使才华惊天,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
上一个故事,这位学子是因为在卷子上犯了格式,下一次,他就是因为一个字写错了。
再下次,可能是考前饮食过于油腻,直接拉虚脱了。
还有眼花看错了题目、起晚了没赶上贡院开门、带去的笔墨出了问题没有替换、抄写草稿的时候太兴奋把答纸撕破了……
等等,没有最倒霉,只有更搞笑。
三人每天像听连续剧一样,何顺拍着胸脯道:
“这个学子,前世莫不是扫把星君转世吧,怎么会这么倒霉。”
冯意眯起眼睛,望着何顺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我怎么收了你这么个弟子,脑子不转筋儿。”
“何师兄,冯师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去犯故事里这个学子的错误,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倒霉的人。”
夏雨忍不住提醒,旁边的许玥望了他一眼,眉目含笑,脸色也好看了许多,不是让人一看,就觉得他压力极大的样子。
看来,县试的顺利终于给了这位拧巴师兄一点信心了。
挺不错的,独木不成林,在官场,单打独斗的臣子是活不下去的,没人帮你。
许玥由衷的希望师门的每一个师兄弟都能前途远大。
“原来是这个意思。”何顺恍然大悟,他是真当故事听了。
……
许玥县试夺魁,在县城激起了一阵风浪,丹阳文风极盛,这位六岁案首刚开始引起了许多的质疑。
六岁啊!
可能还需要奶娘抱着吃饭的年纪,就能压过那么多比他大的学子,不了解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质疑。
只不过,曾县令早有预料,将许玥的文章早早贴了出去,放话:
“自己学不如人,有何好说!”
众学子去看文章,顿时自惭形秽,这篇八股字迹隽秀,思路清晰,气象磅礴,他们是如何也说不出自己能比得上的。
有一位秀才还与亲近的人感叹自己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来。
许玥之名大盛,众推以为丹阳神童。
那日的少年赵双城这才得知,自己取笑的三人是何等假才,心下再三自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科场上有一不成文的潜规则,凡是县试案首的学子,参加府试的时候,只要不当场殴打考官,一定能有一个名次。
这是为了同僚的面子,想想看,县令选出来的一县之首,最后去府试什么都没考中,这不是说他眼光有问题嘛。
也就是说,许玥一个童生的功名几乎已经到手了。
冯意见小弟子一如既往的用功,和两个师兄弟不相上下,时有比拼,还曾问过她为何不放松一二。
“一府之内,才子不知凡几,总有人比我强的,弟子怎敢沾沾自喜。”许玥似有羞涩的一笑,又道:
“我只能多加努力,不敢稍有懈怠。”
冯意了然,说的那么谦虚,因为可能有人比你强,所以不敢懈怠——
小弟子是想当府试的魁首!
冯意心花怒放,一点也不觉得许玥狂妄自大,反而更加欣赏小弟子。
说起狂,谁有曾经的冯意之狂?
横压江南一辈才子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干的出来的。
若是区区一个府试魁首都扭扭捏捏,不敢承认自己想要,冯意才会失望。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加给许玥的功课越发的多了,甚至连府试的主考官李知府流传在外的文章都集成册子,让许玥去揣摩。
功课太多,许玥索性禀了许地主,直接在冯宅住下了。
她在用心攻读,家中却泛起了一阵阵波澜。
许玥中了案首,人心变化之下,许家无形之中也有了些变化。
大房之中,元娘作为嫡长女本就有脸面,如今胞弟前程大好,她的体面隐隐只在许大爷之下,连方氏都无法匹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