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御书房。
李烨手里拿着一支鹅毛笔很是好奇的问道:“这就是鹅毛笔?”
曹兴辅道:“是的皇上,就是这种笔。”
李烨不解道:“此物如何使用的?”
“老臣来之前特意学过,现在写给皇上看。”
说着,曹兴辅走到龙书案前拿起鹅毛笔沾上墨汁写下了“事者,生于虑”几个字。
写完之后李烨噗嗤一声轻笑出声。
这句话出自齐国名相管仲,原句是:“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李烨笑不是因为他写的这句话,而是曹兴辅写的时候,左手扶着右手的手腕、弯着腰弓着背很是别扭不说,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不成字型简直无法恭维。
“曹相这字,实在是……”
曹兴辅也有些脸红,他来的时候伏在案上写的,虽说是难看,但也比现在好上不少。
李烨并不怎么在意,笑过之后,道:“曹相是不是多虑了,就连你都无法驾驭,此笔又如何能够盛行?说对书写造成冲击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了?”
说话间也学着曹兴辅的样子试了一下,结果写出来后李烨脸也红了,这下他更不以为意了。
曹兴辅却郑重道:“皇上不可大意,此物由于书写方便快捷,现在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老臣是看到管家用此物记账这才知道,这鹅毛笔书写简单便利,但是写出来的字有失仪态。”
李烨道:“既然如此,曹相又何需多虑?”
曹兴辅道:“但就是因为书写便捷老臣才顾虑重重,恐日后年轻一辈走捷径不学毛笔,全是用这笔,书写出来的字体若都是不堪入目,那可如何是好?”
“曹相多虑了,此物虽说可以写出字来,但毫无美感,不过是旁门左道,只要毛笔字正统不失便无顾虑。不过,既然已经在民间流传说明肯定也有些用处,直接封禁怕是有些不妥。”
原来曹兴辅来找李烨是为了封禁硬笔。
要是让秦浩知道了还不知道该做如何感想。
曹兴辅见李烨并不放在心上,坚持道:“皇上,此事事关“书”的未来走向,万万不可轻视!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李烨深知曹兴辅的脾气,只要他坚持的事情不表个态肯定是不行,不等他说完摆手道:“此事不过是小事,若是让朕出圣旨封禁未免小题大做,也让朝廷显得小家子气,不如让京兆府先出面管制和引导一下,就不要由朝廷出面了。”
这就是说先让京兆府出面管一管看看效果再说。
李烨所言也算是个折中的办法,并且鹅毛笔的出现对毛笔造成的冲击究竟能有多大,曹兴辅也只是妄自猜测,于是也就作罢。
此时,范培云进来躬身禀告:“启禀皇上,鸿胪寺卿蔡大人和工部尚书徐大人在外候着诏见。”
“他们二人进宫何事?”李烨皱眉,随后道:“宣他们进来。”
曹兴辅躬身告退:“老臣告退。”
李烨阻止道:“且慢,他俩同时到来肯定是有事,刚好你在这里也一同听听。”
随即吩咐范培云搬来软凳让曹兴辅坐下。
不久,鸿胪寺卿(相当于外交部部长)蔡兴和工部尚书徐树礼两人同时从外面进来。
蔡兴是名六十左右的老者,徐树礼则四十出头正值壮年。
进来之后两人同时施礼:“臣参见皇上。”
李烨摆手:“平身。”
“谢皇上!”
两人谢过之后又向曹兴辅行礼:“见过相爷。”
曹相微微点头。
李烨随即问道:“两位大人此次进宫所为何事?”
两人对视一眼,蔡兴先开口道:“启禀皇上,现在齐国、韩国和秦国的禁军已经到来,该如何安顿请皇上示下。”
李烨皱眉:“此事不是早就让工部划出一片空地专门负责吗?”
徐树礼躬身道:“皇上,工部的确是在城东规划出了一片空地,但是由于建设资金总是时断时续,所以直到现在驻地营房只建了一个主题框架,能够住人的仅仅只有两处,并且其他的配套生活设施也没还没建完。”
李烨怒道:“没建完是不是让朕给你建?”
徐树礼忙跪下道:“皇上息怒,往年各国御林军参加友谊赛都只是几百人意思一下,不知道今年轮到我国主持为何各国会增加到两千人,所以本该完工的项目就一直没有完工……”
鸿胪寺却不想背锅,蔡兴闻言道:“皇上,各国的照会早在端午节的时候就下了,下来之后臣就交给了曹相。”
曹兴辅插话道:“确有此事,只是当时忙于抗洪救灾,所以没顾上安排。”
那时候救灾都困难又哪来的银子?
“起来吧,”李烨冷着脸道:“那现在事到临头工部又作何打算?”
徐怀礼谢恩起身后道:“现在还有点时间,若是银两足够再花点时间就可以全部完工。”
李烨冷哼一声道:“那你这足够的银子是多少?再花点时间又是多少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