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若是事有不谐,莫要逞强,及早抽身而退,再图后计才是。”
中年文士拱了拱手,慨然道,“有劳丞相关心。下官既蒙先帝所重,如今又承丞相所托,在大汉危急之时,又如何能惜此身?丞相且等着下官的好消息便是。”
诸葛亮点点头,喟然长叹道,“若不是需要服南中人心,我定然不同意义强这般冒险。”
中年文士淡然一笑,“丞相为南中长久计,下官又岂会不知?下官如今既为益州郡太守,又岂能不尽职守?”
说完,又对着诸葛亮深深地行了一礼,“下官此去,若是当真有不谐之处,族兄之子佑,颇有下官逝去的兄长之风,丞相若是见其尚可塑造,还请看在我兄弟二人尽瘁事国的份上,帮忙照看一二。”
诸葛亮听了,面有不悦之『色』,“义强何以如此托后事耶?你此去,就算事不成,也要保全自己,我自等你归来。”
中年文士点头,再与诸葛亮道别,带了几个随从,向南而去。
建兴三年五月,大汉丞相诸葛亮在卑水大破夷王高定,其好不容易才聚集起来的各路夷兵蛮将,纷纷溃败。
高定在城破之时只身而逃,留在府中的妻子儿女不及走脱,被汉军捉住。
大汉丞相带军追到邛都,觉得高定已然是穷途末路,便派使者前往邛都城中劝降。
高定不甘心失败,绑了来使,与城中的各路夷帅誓盟,并在盟会上杀了汉使,用其人血人头作为祭品。
诸葛亮听了大怒,直接令大军攻城。
这一次,关兴再次先登邛都城,冲入城中帅府,诛杀高定,砍下其人头,立了首功。
就在高定兵败身亡时,益州郡的叛军因为丢了味县,导致益州郡门户大开,留守滇池的孟琰为防意外,亲自带兵巡视滇池周围诸县,以防意外。
没想到南中庲降都督李恢竟然带着精兵,故伎重施,直接抄了小路,兵临滇池城下,占领了滇池。
孟琰闻知,急忙率兵赶回来时,只见滇池城头已经竖起了汉军的旗帜。
盛怒之下,直接斩了逃出来滇池守将,然后纠合益州郡的诸县叛军,把滇池给团团围住。
只是蛮人不善攻城,更别说那种需要巧手工匠才能做出来的精良攻城器械,而李恢所带领的兵虽少,但却都是精兵,故孟琰一时之间,对那滇池城却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