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准备工作,在稍混乱却又勉强有序的进行时,时间,来到了让林默揪心的双数,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异样,依旧照常按时间安排,有序处理着各项工作。
并没有消息传回,林默回到了宿舍,辗转反侧,在用了些快速催眠入睡的手段后,这才沉沉睡去。
该手段,是特战队研究,用于恶劣简陋环境,乃至紧张的战场,能快速进入睡眠,养足精神的手段。
其实就是通过一些手段,强制放松紧绷的神经,然后放空思绪,默想重复一些无聊的口号,麻痹大脑让其强制关机。
一觉睡到大早,依旧无人通知他有什么紧急情况,林默还以为是历史被改变,但早练完,吃了早餐进到办公室,看到摆在桌上的情况通报,林默才知道,历史车轮依旧在毫不动摇往前。
一个影响历史的大事件,其实往往是事后被定位的,当时身处其中正在经历的人,很多时候,并无法预见事件究竟有多大影响。
就像这份通报,因为日本人频繁搞摩擦搞冲突,大家都以为又是老一套,仅进行简单记述,并未重视。
通报内容:昨日,华北驻屯军于宛平城外演习施压,深夜,谎称士兵失踪围城,今日凌晨,交涉不妥发生交火。
林默按下翻涌的念头,看完其他通报,林默这才带着通报,找上张宏鑫、林文华等人,沟通一二,二人开始也认为只是寻常摩擦。
直到林默提醒,北平以北的热河察东部署了关东军,西北是伪蒙军,东面是翼东自治那些人,后二者,虽然打击银元走私时,被王明坤等人甩了几拳,但最后也搞起来了。
而北平以南的丰台,也在前段时间被日本人强占,并驱赶走了中国军队,现在的北平是多面被围,仅留宛平这一条对外联络通道。
林默一提醒,三人也立马意识到了,本次冲突的特殊之处,尤其林默提醒,宛平是平汉、平绥、北宁三条重要铁路交汇中心,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
又是进攻战略要地,又是想全面包围,几朝旧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平,日本人心中应该很清楚,这地方陷落,国府将再也退无可退,必然全面开战。
几人简单交流后,意见达成了一致,这怕是全面开展的信号,几人迅速编写情报研判,递给了徐科长,接着递到戴老板手上。
此判断,还不止几人做出,档案室那边,还有处理一些情报科一些分析人员,也有类似判断,戴老板斟酌后把报告也递了上去。
很快,又传回一条消息,日本人再次尝试进攻宛平,国府做出反应,但只是口头向日本做出抗议,大概率心中还抱有侥幸。
林默没有试图改变这一点认知,只是建议,平津金融机构内的资金,该进行转运了,其实之前便运了多数金银及外币,只是法币还留下很多。
另外,大中学校的师生、文化界人士、工科专家人才、工厂中高级技工技师这些,也该进行转移,否则战事一旦升级,很可能撤不出来。
估计是这一世林默的影响,老蒋对这些还是比较重视的,戴老板汇报后,蒋校长便同意了这些要求,指示他们协助进行相关工作。
因为过往便转移了不少人和物,那套系统还在着,在日本人再一次进攻宛平后,飞速运转起来。
只不过,随后日本政府,发出什么不扩大事态的说辞后,国府本准备运转起来的军事应对又放缓了,好在转移之事未另下命令,林默借机让加快了速度。
随后几天,一下打、一下停,日本一下说谈,一下又撕毁协议,且华北驻屯军也迅速向宛平支援,明摆着是在拖延时间,但老蒋依旧在摇摆不定。
不过,情报处众人,态度基本达成一致,做出了更多应对,游隼、金雕北上与海东青汇合,做好潜入敌后进行破袭的准备。
华南的食猿雕先撤回后方,换出雕鸮奔赴南京,汇合猎隼、兀鹫及啸鸢,准备应对苏沪杭一线的交锋。
在林默引导下,情报处已对接下来的战事情况有了初步预判,北方肯定要打,上海也大概率爆发战事,甚至战事规模可能更大。
工作也进行了分配,戴老板在蒋校长跟前听令,徐顾煜坐镇总部,负责统筹对日情报及行动相关工作,刘镇山则带一组北上。
行动二科一组,目前也成为原行动科二组势力范围,黄建仁为组长,原先负责内保、高层安保工作的行动二科一组,则独立出去,扩编为了内勤室,专司保卫情报处各机关,及国府重大活动时的高层安保。
北方,因国府嫡系部队少,军阀军头一堆,情报处判断,会打得很混乱也很困难,且对他们也没好感,情报处估计没有多少发挥余地。
所以,与这些人配合的工作,交给了这些地方半公开存在的站点,开战后撤出的人员,刘震山北上,主要是配合王明坤所带三支特战队及对应雀鹰小队,协助提供情报、接应及后勤保障等支持,共同开展敌后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