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膛炮,就是寻常的中口径迫击炮,营团级装备,最大射程也是三千五,主要是这个口径,不上不下,重量也不多不少,定位较尴尬,所以侧重于威力,弹重都比较大。
线膛嘛!功夫都花在弹药上,能打滑膛弹,但也有专用弹,一种是刻槽榴弹,弹体上刻膛遭,对准线膛让其滑入炮管,发射后药杆会脱落,能像身管炮榴弹一样飞行。
性能很不错,能让射程达到五公里,但加工要求较高,尤其刻槽,加工误差范围极小,刻槽还需有一定弧度,但凡差一点,便无法顺利滑入炮膛,大大推高了其成本。
另一种,则是参考美国二战一零七迫击炮的炮弹,弹底加了两块金属圆片,一块黄铜,一块钢片,其发射时,钢片挤压较软铜片,铜被挤入,嵌入线膛,实现线膛发射。
120迫,团旅级迫击炮,滑膛依旧是经典的炮管、炮架、座钣这老三样,但其重量较大,所以还配有牵引炮车,总重三百多公斤,也可拆开进行运输。
运输方式多种多样,拆开后,并没有超出人马运输的限度,至于什么单个部件太重,国内马驮不了,纯扯淡,驮不了还不能套辆马车拖走?
或弄个简易轮架,甚至是啥也不加,直接拖着走也不是不行,毕竟迫击炮就是皮实耐操,还是挺灵活的,滑膛射程五千米,炮弹同样普遍偏重一些,这射程也够用了。
而120线膛则有数款,一款也是炮口装填,因炮管较重,且线膛射击时要求更稳固,座钣、炮架也较重,所以把轮架集合上去了,全重半吨。
炮弹,也是100毫米炮那两类,其射程能达六千五百米,且精度相对较高,可成为师旅一级火炮,或组建独立炮兵,进行火力支援。
另一款120线膛炮,则是后膛装填的迫击炮,就是舟艇部队,双联装120的陆地版,开炮后,炮管放平,装弹后下压复位即可继续装填。
因炮管更长,其射程也达到七公里出头,因是后膛装填,刻槽榴弹不好对齐,但多了一款更方便的新型弹药,弹带榴弹,就是弹体上有一圈铜制弹带,发射时可嵌入线膛。
这款炮,也是轮炮整合,重量还比上面那款更轻,只有四百来公斤,但其装填发射的速度较慢,都是师旅级火炮,各有可取之处。
余下一款,则是一款线膛的迫榴炮,外观跟榴弹炮类似,八字炮架,方向机、高低机、制退机等等一应俱全,只不过射角能调得很高。
能打普通迫击炮弹、弹带弹,乃至正常榴弹,就是榴弹炮的榴弹,但需他们的自己造,射程分别是5.5、7及7.5,重量1.4吨性能一般般,但胜在能够进行平射,也算有可取之处。
160炮,就只有滑膛,重1.5吨,同样是放平后进行装弹,常规标弹最远射程六公里多一点,但轻弹能到七公里半。
而其还有一款特种弹药,就是高低压尾排自旋弹,炮尾装一根发射后脱落的尾杆,用于加底火及附加装药这些,而炮尾弹体上有一圈带角度的燃气孔,内部是燃速较慢的发射药,此弹射程接近九公里。
200、240的迫击炮,基本就是160的放大版,弹药也类似,射程也基本都在十公里以内,重量控制着没超过五吨,用车牵引行军。
除去上述这些迫击炮,还有其衍生装备,像六零、八二及一百这三款炮,与三蹦子、皮卡结合,成为了车载迫击炮,就是放加固后的车厢内,能快打快撤。
120,也有使用皮卡的,但却是放在车尾,能快速放下展开发射,也能迅速将炮收回车厢,快速转移。
另外,迫榴炮也被搬至轻卡上,成为一款卡车炮,就是保留炮身、高低机、方向机、制退机这些,再给车尾装上助锄稳定车身,模样有几分现代卡车炮的味道。
至于160、200、240,则如郁金香一般,炮被驮在车上,使用时落地展开便可,同时,车厢也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平台,方便炮管撅起屁股时装弹,甚至加装了吊机、输弹导轨等集成于车上。
搭载车,是从国外采购的重型卡车,布辛NAG900卡车改装而来,其实就是给柴油机增加了涡轮增压设备,增加其动力。
当然,车身也改装一番,除进行加固,并将炮及各种设备装上去,便是略微将车厢缩短,一个是增加其国内道路通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短车身更适合装炮。
此车运载能力极强,载重便有十吨,还能再拖同重的东西,所以其也成为弹药车,当然,也有其他小的弹药车,甚至骡马拖驮,毕竟国内路况在那摆着。
另外,160与240还有几款很特殊的衍生武器,一款24联160短管刺猬迫击炮,就是把24根短160炮管联装在一个拖车上。
拖车,是林家委托国外团队设计并在国内国外生产的,原准备用于工厂重件运输,像锅炉之类,后被修械所相中,改短并加了支架助锄等后,成了武器平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