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帕麦斯顿便已经发现了答案,他立刻想到了一种可能奥地利人可能已经和美国人达成了交易。
再加上之前英国地中海舰队战败的消息,帕麦斯顿很容易就联想到奥地利人又要对地中海舰队下手。
英国地中海舰队始终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在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要害上,奥地利人肯定也要等着这个机会。
帕麦斯顿明白这种事情是拖不住的,毕竟他只能拖住一个人,不可能拖住一整支军队。
现在他能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件事通知地中海舰队小心防范,第二再给伦敦发一封急电把事情说清楚。
另一方面美国公使赫尔特的反应则要慢得多,他还沉浸在俄国打败英国的幻想之中。
奥地利帝国的情报人员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他,赫尔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不过这位公使大人的思路非常奇葩,他觉得等华盛顿的回复肯定没信了,而自己又做不了这个主。
索性直接把英国的使者干掉算了,他召集了一批枪手准备趁着夜色冲进英国大使馆把对面杀个精光。
然而现实是赫尔特手下的亡命徒刚出现在大街上就被奥地利帝国警方发现,于是乎双方便打了起来。
其实奥地利帝国的警察部队已经很久没看到过大规模的蒙面持枪匪徒了,他们直接叫来了军队。
维也纳方面理所当然地将其当成了叛乱,大军一到蒙面匪徒被迅速镇压。
经过连夜审讯发现这是一群美国人,目标是隔壁的英国大使馆。
起初审讯官觉得对方是在耍自己,在一连活活审死了三个人之后他才确信自己并没有听错。
消息很快就上报给了弗兰茨,他也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事实就是事实,而且美国人的效率很高,他们成功地干掉了那名负责传递情报的英国使馆人员,并截获了情报。
然而这是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并不是纽约的暗巷区,他们根本没机会全身而退,更别说是去袭击英国使馆。
不过弗兰茨并不准备将事情搞大,他只是命人告诉帕麦斯顿枪杀英国使馆人员的是一个美国人。
剩下的就让他们双方去斗吧。
伦敦,唐宁街十号。
地中海舰队战败的消息让整个英国内阁都不敢相信,如果说之前败给奥地利帝国是各种因缘巧合,但现在败给俄国是什么情况?
报告上面还有什么俄国人使用了撞击战术,俄国人的船比较结实之类的疯言疯语。
格雷厄姆爵士简直没眼看,他作为海军大臣一看就知道是一篇胡编乱造的战报,他都觉得丢人。
戈登首相问道。
“奥地利人的要价是西印度群岛,为此他们愿意支付给我们一笔钱。各位怎么看?”
“奥地利人的要价太高了。我们可以将洪都拉斯让给他们,但那些岛屿必须保留。
没有这些岛屿,我们大英帝国再想重返中美洲就困难了。”
约翰·罗素说道。
不过一旁的乔治·维利尔斯却在冷笑。
“勋爵大人,您什么都不想舍弃,可我们真的守得住吗?现在几乎整个中美洲都掌握在奥地利和墨西哥手中,你觉得我们还有希望?”
“难道我们连南美也要一道放弃?”
“我们在南美难道没有圭亚那和福克兰群岛?”乔治·维利尔斯顿了顿说道。
“醒醒吧,勋爵大人。是时候下决断了,否则地中海舰队很可能再次全军覆没。”
乔治·维利尔斯的话让众人的心都沉到谷底,地中海舰队这个名字可能是真的受到了诅咒,怎么连俄国人都能输?
格雷厄姆爵士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我同意维利尔斯阁下的建议,我们不能再失去一支舰队了。”
格雷厄姆爵士的话更败士气,就连此时海军大臣都默认开战会失去整支地中海舰队,他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好争辩的。
而且更糟糕的是既然皇家海军会败给俄国人,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再次败给奥地利人?
一方面是屡次战胜自己的奥地利人,另一方面则是连战连败的美国人,这道题很好选。
至于什么西印度群岛真打起来肯定守不住,经济价值也是一落千丈,还不如趁这个机会卖给奥地利人换取一些资金。
实际上这些岛屿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航道,维持与美洲的贸易。
不过如果英国能再次入主美国,这些岛屿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
“同意。我们应该避免与更多更强的敌人同时交战。”
首相戈登举起了手。
“同意。”
“同意。”
...
其他内阁成员也纷纷举手表示赞同,剩下便是让国会里的那些老爷们通过预案。
不过这件事的难度并不难,因为此时的西印度群岛还没有自己的议员。
国会里的那些老爷们甚至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西印度群岛是哪里,他们大概会以为是印度洋上的某些岛屿。
然而就在等待国会表决的这段时间里伦敦方面接连收到更多令人不安的信号,比如奥地利帝国海军已经开始行动,又比如一名大使馆工作人员被一名美国人枪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